“健康力量”
ZJUSOM
这次活动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
当咨询群里跃动的消息突破四位数时,我忽然明白了教育与传承的意义。
很高兴自己的付出,能为家乡发展带来一点点改变。
今天是新学期开课第二天,谈起刚刚过去的“寒假”,浙大管院不少学子们仍然感到意犹未尽。因为在过去20多天的时间里,他们分别前往全国各省市,以各自的方式做了一件又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些事不仅影响了很多人,也让他们自己收获颇丰。
上学期末,为激励管院青年们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担当使命,成长为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面向全体本科生与研究生启动了“扎根行动”2024-2025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由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组成的24支实践队伍,奔赴浙江、江苏、广东、湖南、贵州、山东、山西等全国10余个省市开展实践行动。
他们当中,有队伍走进“银发生活”,通过调研老年人养老服务与生活消费等情况,搭建代际对话桥梁,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有队伍回到家乡,通过分享学习经验与讲述浙大文化等“育新苗”,引领家乡青年做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还有队伍赴全国各省市探寻党史足迹,参访红色文化遗址,感悟红色使命;参与乡村振兴“工程”,为乡村蝶变奉献力量;探寻家乡非遗,调研文化传承现状,助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期【健康力量】专题,我们将以其中两支队伍的实践活动为代表,展现管院学子们在寒假实践活动中的“健康力量”风貌。
01
“敬老爱老,尽我所能”
以实地调研解码“银发诉求”,
这是一次有温度的社会实践
为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寒假期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青春访桑榆,走进银发生活,助力银发经济”实践团的学子们奔赴全国各省市,通过调研访谈当前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消费观念、需求期望等解码“银发诉求”,以"理论筑基、数据赋能、情感共鸣"三位一体的实践范式,搭建代际对话桥梁,为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贡献青春智慧。
在这个过程中,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老龄化与养老产业研究中心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包括“老年人老龄观与消费观调查问卷”和“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情况调查问卷”,并制定了访谈提纲,确保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消费观念和需求期望。
实践团的学子们明确分工,或深入社区,与老年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或采访身边的长辈,协助他们一同完成调研。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学子们不仅收集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还增进了与老年人之间的感情,在活动结束后感触颇深。
“老龄化社会需要代际智慧交融”
罗涵缤是实践团成员之一,此次她深入访谈了家中4位长辈,发现4位长辈们都秉持"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用于个人的日常消费很少,但都尽自己所能帮助子女的生活。同时,她发现长辈们在智能设备使用方面面临诸多阻碍,数字化生存困境凸显。
她说:“老龄化社会需要代际智慧交融,作为青年,我们要力所能及的去帮助长辈们,例如教他们使用智能设备,带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希望青年们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关爱长辈的行动中来。”
“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实践团成员陈文凯表示,这次调研让他意识到,老年人并非只是需要被照顾的群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作为晚辈,我们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关怀,更要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实现未完成的愿望。亲情是双向的,我们在给予爱的同时,也在收获成长。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也让我对老年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陈文凯说。
此次社会实践项目作为一种“学术科研—实地调研—家国情怀”结合的课题思政社会实践模式,在未来的寒暑假还将持续推进,为银发经济发展助力。同学们将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了解老年人生活现状,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伟大实践中,用青春的热情和力量书写新时代敬老爱老新篇章。
02
“回家乡播撒‘健康力量’种子”
以经验分享与文化传承“育新苗”,
这段经历注定意义非凡
岁暮天寒,难掩赤子热忱;归乡传韵,书写求是情怀。为传承浙大求是创新精神,激励更多家乡青年成长为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寒假伊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归乡传浙韵,实践育新苗”实践团的学子们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母校的深情,回访高中母校、走进村镇社区,通过校史宣讲、经验分享、学术探索等形式,在家乡的每一个角落播撒“健康力量”的种子,让浙大精神在家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回到高中母校,以浙大精神“育新苗”
寒假期间,实践团的学子们回到高中母校,在熟悉的教室里,以“浙大故事”为引讲述百廿校史中的求是精神,分享实验室里的创新突破、图书馆中的奋斗日夜和社团活动的青春活力。
结合自身经历,他们为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经验与建议,内容涵盖高考备考、专业选择、大学生活适应等多个方面 。
比如在高考备战方面,他们总结前期与部分学生交流的结果,向学弟学妹们分享“时间管理法”;在专业选择方面,他们结合前期对地方产业的调研,以及与学弟学妹们的沟通,精心准备了“理性与热爱并存”的生涯蓝图;在大学生活分享中,他们通过社团活动、科研竞赛的真实案例,展现了“求是创新”的多元可能。
此次活动中,实践团的学子们陆续走进10余所高中母校的课堂,用自己的经验和热情为学弟学妹们照亮了前行道路,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勇气。
走进村镇社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
除了走进高中母校“育新苗”,实践团学子们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乡村大地。他们走进村镇、社区,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他们还认真倾听乡亲们的声音,了解社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农村产业升级遇到的困难,以及大家对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学子们结合浙大的资源优势,与大家共同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积极寻求校地合作的契合点,为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此次活动不只是一次寒假实践,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管院学子们以青春为笔,将求是创新的基因写入家乡的脉络;以实践为媒,让社会责任融入生命的底色。未来,他们将继续奔赴山海,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播撒希望,让“浙大声音”成为时代浪潮中嘹亮的回响。
是传浙韵、育新苗,
亦是一次双向激励与蜕变
(以下仅为部分实践团成员感悟)
“在向学弟学妹们传递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我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和对梦想的执着。”——胡雅婷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不仅是为学弟学妹树立良好的榜样,更是希望为浙江大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杨怡菲
“这次宣讲让我重新审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要追求个人发展,更应成为连接城乡教育资源的桥梁。”——强雨欣
“在她(母校学妹)身上,我看到了曾经那个迷茫又倔强的自己,如今我用自己走过这段路后的感悟,希望能帮她驱散眼前的迷雾。”——王子祺
“村主任和村委委员也参与到交流中,他们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活动,让村里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周婧涛
“这次社会实践虽然短暂,但它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宝贵的经验。我将继续关注家乡的教育发展,希望能够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增珍
“求是创新精神不应局限于书本或口号,而应通过实践不断深化。未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都将保持实践者的姿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去传播、践行和深化这一精神,让它真正发挥价值,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卢文晗
青年强,则国强。
新时代青年不仅是
社会变革的见证者,
更是推动者与参与者。
践行社会责任、传承求是创新精神
与“健康力量”价值观,
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成长,
是管院每一位学子所应肩负的使命。
未来,管院学子们将继续
以实际行动践行浙大人使命担当,
将“健康力量”种子
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为人类社会美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