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教育新闻网
培养更多对“三农”有担当的新型农林人才
发布日期:07-18 10:20:37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作者:邓倩倩 吴剑锋

台湾教师高嘉骏在为学生讲课。    陈 旺摄

台湾教师施沛琳获得表彰。  新华社发

台湾教师马彦彬在给学生上课。 新华社发

他潜心钻研中医学,成为大陆首批入编的台湾教师;

她热爱闽南文化,带着学生找寻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

他应邀而来初创学院,为台湾教师来大陆任教搭建“桥梁”;

……

他们,跨越海峡,在大陆的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

高嘉骏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台湾教师,今年是他在大陆任教的第14个年头。22岁那年,他选择来大陆学习中医。

2009年,国务院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相关政策,鼓励福建省在对台交流合作方面先行先试。博士毕业的高嘉骏也因此获得好机遇,成为第一个被大陆事业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聘用的台湾同胞。

这些年来,他从一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并担任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我和其他同事没什么两样,有公积金、社保账户,可以主持或参与到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中,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广阔平台。”高嘉骏说。

他将自己的从医使命与教育事业相结合,坐诊治病、教书育人两不误。他主讲的黄帝内经课受到学生喜爱,带领更多学生爱上中医学,并长期致力于促进两岸健康服务交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教师走进大陆的校园,教书育人,求索科研。

用脚步丈量闽南各村镇的台湾教师施沛琳,在50岁时勇敢地重新出发,攻读厦门大学博士,随后选择到闽南师范大学任教。

怀着对闽南历史文化研究的热情,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漳州古村落实地调研,记录闽南古民居面貌,根据村民的口述,整理村庄发展历史,并制作成纪录片。

“无论是南音、木偶等非遗技艺,还是蚵壳厝、石头屋等传统建筑,都是两岸同根同源的生动例证。对我来说,追寻这些记忆的过程就像找寻母亲的怀抱,也让学生一起透视两岸的渊源与变迁。”她说。

师者、学者、文化传播者,施沛琳在大陆“解锁”了多重身份。2021年教师节之际,她荣获“福建省第六届杰出人民教师”称号。

福建省教育厅介绍,目前全省在聘台湾教师约680人。来闽从教的台湾教师有机会申报国家人才计划项目,并纳入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劳动模范等重要表彰的评选范围。

曾任台湾逢甲大学校长特别助理的马彦彬,2017年受聘于福州阳光学院,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他还牵头成立了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协助来大陆任教的专家学者在生活、工作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对接。

“我刚来时,学校只有3名台湾教师,现在有20名台湾教师。”马彦彬结合自身经历和走访部门咨询政策,协助新进台湾教师申请引进人才政策等。2020年起,他又进一步协助台湾教师对接企业拓展产学合作,对接村镇参与乡村振兴,争取更多机遇。“我们不仅是为在福州的台湾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也希望让更多有意愿来大陆发展的台湾教师看到福建的优质服务与引才诚意。”马彦彬说。

讲台三尺,舞台无限大。从两岸融合发展的践行者、受益者到推动者,这些台湾教师在福建走出具有“人才特色”的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反映了两岸同胞期盼交流融合、携手共创未来的共同心声。

(据新华社福州电)



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中国红星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2969号 域名:www.cnhxjy.cn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7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皖字第01383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