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教育新闻网
三位女大学生的“青春选择”
发布日期:07-22 12:13:18来源:中国妇女报
浏览次数:作者:高亚菲

       又是一年毕业季,也是千万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季。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巨大就业压力,有人迎难而上,有人另辟蹊径,有人调整心态,也有人改变了人生规划……

  站在需要再次启程的人生路口,应该用什么心态来面对?哪些职业发展路径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成长空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三位女性,她们动人的“职业选择”中展现了全新的就业观念。

  海归创业新农人肖源: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

  “时间真不够用!最近忙着晒辣酱和抗旱。”电话那头传来清脆而富有朝气的声音。四年前,留学七年的肖源回到家乡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创业,扎进了“难啃”的农业领域。

  如今,肖源创立的湖南源容开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走上了新型职业农民之路,带动乡亲们一同致  富。

  “说实话,我当时不觉得从事农业产业会遇到很多困难,就想着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做出成绩。”回忆起创业路,肖源觉得自己既冲动又幸运。

  肖源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村子里年轻又高学历的人才少之又少,她选择留在农村,是想在这里寻求人生的更多可能。“让大家看看新农村也能有崭新的面貌和发展,新农人在这里也能大有作为。”

  创业初期,肖源在村里住过破屋,半夜下雨,房顶被风刮没了,惊醒的她害怕地坐起来不争气地哭了,可是哭过之后还是选择咬牙坚持。困难多,办法更多。肖源说创业要抓准大方向,跟着时代走。“就像国家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我一定要加入其中贡献力量。”

  2020年,通过产业帮扶,肖源帮助蛇形山镇38村209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了脱贫致富。如今,肖源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租金80多万元,惠及603户2000余村民,为村民提供了32个长期就业岗位,190余个季节性就业岗位,平均每人年收入能增加2.8万多元。  

  2021年,全国妇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为女性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返乡创业提供咨询辅导、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有关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鼓励政策的出台也帮助肖源更好地推进了产业项目的发展。

  肖源告诉记者,现在国家的政策对乡村中心区农业扶持力度非常大,普惠性的扶持政策都能享受到。

  肖源说自己是个急躁性子,但自从从事了农业,人也慢慢变得平和多了。“万物的生长是需要时间的,企业和个人的生长也需要时间。所以毕业生们在择业时真的不要急功近利,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

  近几年,肖源的创业路也渐渐走上正轨,她准备招聘一些农业院校的专业大学生,因为种植果树需要专业的人才。“我也希望能有更多高校毕业生和我一样,选择来农村发展。只要你认准这条路,收获还是很大的。”

      双聘创新科研人员冀萌萌: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

  苏州南医大创新中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之一,冀萌萌在这里担任双聘科研人员。初入职场半年的她,目前承担了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落地的角色。

  冀萌萌出生在河南,从高考落榜生走到了博士,一路走来颇为不易。因为疫情的原因,冀萌萌选择了公共卫生领域。

  能够来到创新中心就职,冀萌萌认为得益于自己坚持不懈地向上走。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但是能给自己带来更多选择权。“在生活和学习里,我喜欢做别人不愿做的、不敢做的、做不到的事儿。”喜欢新挑战,是冀萌萌的性格特点,她认为应该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

  入职之后,冀萌萌主要负责科技招商与运营管理,这份工作像是一个多接线口,需要对接政府、企业和高校,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落地。在每个项目初期,她都要从头学一遍,了解项目背景、材料和专利内容。

  “科研成果内容,自己只有理解了才能给人家讲明白。”冀萌萌说,这份工作将高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服务人群的产物,为造福人类而努力让她感到使命光荣。比如关于生育力保存与保护的一系列转化项目将造福于很多不孕不育家庭。例如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技术,将应用于卵巢功能早衰的治疗,为女性生育带来曙光。

  一路走到今天,冀萌萌大胆尝试。她认为年轻人前期多去经历和尝试,是了解自己和世界最好的途径。“更多的人生历练是一种财富。一定要在有限的认知范围里,尽可能多做。”她笃定地说。

  扎根凉山的特岗教师庄永春:为了孩子们再苦也值得

  5月时,30岁的庄永春刚获得“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这个奖项的鼓励对象为近10年全国高校赴基层就业并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毕业生和指导服务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教师。

  2015年,庄永春毕业后就留在家乡成为一名“特岗教师”。“我就是要教书,不能让这些娃娃再吃无人教书的苦。”她说。同年8月,庄永春选岗到离家50公里却只有一条崎岖山路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甘塘乡钟山小学任教。“特岗教师”作为中央实施的一项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盐源县地处大凉山,自然条件恶劣,农村的教学条件差,孩子们上学困难,面对很多不会说普通话且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庄永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刚工作的前三年是和学生吃住在一起,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日子久了孩子对我更加信赖,很多事就自然而然地好办了。”庄永春回忆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班风变好了,学风变浓了,她所带班级由学区最差班转变为示范班。

  在庄永春参与盐源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期间,与30个乡镇、252个村(社区)的乡镇、村组干部共同完成“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由她担任盐源县“学普办”负责人,完成建立盐源县村级幼教点辅导员招聘、考核考试系统。她的事迹入选教育部“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征集活动全国典型事迹,她本人获“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凉山州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任何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沮丧。在“学前学会普通话”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庄永春和同事只能摸索着前进。庄永春回忆:“当时特别想放弃,但既然自己选择这条路,那就坚持下去。现在回过头去看,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庄永春告诉记者,现在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让学校的建设以及教育设施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教师的总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教育环境总体有了很大的改善。

  “欢迎毕业生们走向基层和农村。毕业生如果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专业所学,奉献青春和智慧,就会给就业形势开创新的天地。”庄永春补充说,另外,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固然重要,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时候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可以适当调剂,勇于尝试。

  毕业8年时间里,庄永春扎根彝区,立足三尺讲台,未来她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祖国的未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与责任。(记者 高亚菲)


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中国红星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2969号 域名:www.cnhxjy.cn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7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皖字第01383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