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山川披绿,河湖更清,蓝天更多,多项指标达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国家意志,合乎百姓期待,变成社会共识。江淮逐绿前行,转变发展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唤醒全社会参与,弘扬绿色筑底的时代文化,筑牢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从栖息于农业社会稳定利用自然资源,到工业化时期大规模改造自然,再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兴则文明兴,时代春风透人心,青山“点金”是江淮
一望无际的升金湖上碧波荡漾,数不清的水鸟或在滩涂觅食,或在蓝天翱翔,秋水长天,鳞羽翻飞,好一幅美好的碧湖丽禽图。
升金湖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池州市境内,是中国主要鹤类越冬地之一,享有“中国鹤湖”美誉。
36岁的张忠建和升金湖有着不解之缘。从小在渔船上长大,出没风波里,练就了一身捕鱼绝活,出湖捕鱼常收获满满,但在5年前,他的打渔生涯迎来了根本转折。
从2017年开始,当地政府实施退渔还湖还湿等水生态修复工程,为的是改善升金湖保护区环境,重现“中国鹤湖”美景。多年整改,昔日湖面密密麻麻的人工养殖围网全部拆除,1331名专业渔民全部“洗脚上岸”。
渔民张忠建上岸转业了,从捕鱼人变成升金湖护鸟员。从“捕”到“护”,一字之变,张忠建与升金湖的“互生关系”有了深刻调整,渔业资源取用者,变成生态家园守护者——守护的是价值更大、利益更持久的一座“金山银山”。
从栖息于农业社会稳定利用自然资源,到工业化时期大规模改造自然,再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的春风拂过湖山,转换了无数像张忠建这样的渔民的人生轨迹,极大改变了江河湖泊的自然风貌。
受到过度渔业开发、农业面源污染的升金湖,生态环境曾一度恶化,越冬候鸟从8万只锐减到3万只。“以前湖面上竹竿、围网成片,渔民住在船上,垃圾往湖里丢。现在水清了,环境好了,大家的观念变了,视湖为家,把鸟儿当‘亲人’。现在每年有12万只候鸟来这里过冬。”亲眼见证变化的张忠建由衷感慨。
湖光山色、岸芷汀兰、云鹤翔集、锦鳞游泳,壮美湖景重现。人退鸟进,长江中下游这道生态屏障更加厚实牢靠。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繁荣、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丰富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繁衍壮大的重要原因。
农业文明时代,古人不断思考着“天人之际”。2500多年前,从长江南岸的升金湖往西北方向约300公里,曲转的涡河旁,有人把思考变成了思想。一代哲人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理念、“无为而治”的原则。
庄子传承发扬了老子思想,并为之插上翅膀,创造了豁达逍遥、恣意纵横的思想大观。老庄文化闪耀着自然、社会和人性的启蒙之光,倡导“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独特标识,“道法自然”“取之有度”等生态智慧,传递了先贤智者的省悟和警示。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鸟类国宝东方白鹳重现巢湖,水中国宝长江江豚再现皖江。
人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的发展,难以持续。要在反思和超越中,走向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四面‘霾’伏,无法呼吸的痛”“水塘又黑又臭,我们捂着鼻子绕着走”……
曾经,冬季雾霾肆虐、城市黑臭水体较多,环境质量成了人们挂心的焦点话题。“发展是为了什么?如果发展的结果是空气不能呼吸、水不能喝,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用?”2013年的一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直陈问题,掷地有声,痛切感人,并一连用“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转型之需、发展之要,刻不容缓、时不我待”等沉甸甸的字句,表达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和急迫。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得到满足。
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相继打响。
大气污染来源,是老百姓形象称呼的“工业烟囱”“工地烟囱”“汽车烟囱”等。治污要源头管住“烟囱”。
水泥工业是我省最主要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源之一。我省近年来实施强制性地方标准——《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分别是国标的50%、50%、31.2%。标准实施,推动企业治污升级。
在天瑞集团萧县水泥有限公司大门口,一块大屏幕实时显示着窑尾排口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实时排放数据。经过超低排放改造,该公司污染排放浓度大幅下降,是我省第一家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水泥企业,颗粒物排放含量小于10毫克/立方米,达到国标的50%。近年来,全省92条水泥熟料生产线达到地方排放标准,从源头上实现污染物减排。
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蓝天保卫战中,我省持续以“五控”为抓手,推动空气更清新洁净。
水是生命之源。亳州市花戏楼西南方向不到1公里,一处名为哑巴坑的池塘边,如今满眼翠绿、枝繁叶茂、鸟语花香。而在4年前,哑巴坑是一个垃圾堆积、臭不可闻的黑臭水体。
在省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问题后,谯城区区委常委会将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在这处散发臭味的池塘边,引发社会热议。当地深刻反思,采取控源截污、全面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整改,在岸边栽了许多景观树,新建健身小广场等。哑巴坑“变身”小游园,赢得居民交口称赞。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下,全省空气、水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2.7%;地表水总体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3.5%,比2012年上升10.6个百分点,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屡创新高,2021年达93.4%。
而今,当绿色文化深入人心,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不采取生态环保有力措施,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持续,美丽安徽、美好生活更无从谈起。绿色文化为社会生活筑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坚定的国家意志,也是殷切的百姓期待。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个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生态文明形态的社会不是不发展,不是为保护而保护,而是在反思和超越中指向“金山银山”、永续发展。
大别山深处的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平均海拔800多米,山高林茂、生态优良,是岳西翠兰精品核心产区之一。漫山遍野层层叠绿,茶垄成行成排。
靠山吃山要护山。“我们走有机种植之路,让村民们真正尝到甜头,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茶叶品质提高了,价格上去了。”石佛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说,有机是当地发展的“金钥匙”, 既发展了产业,又保护了环境,“生态立村、茶旅富村、有机强村”,保护和发展实现双赢,大山里的这个小村落,获评首届安徽美丽茶村,3300亩茶园均取得有机证书,人均茶叶收入1万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0年来,我省发挥环境保护引领倒逼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产业偏重的结构明显改善。全省碳排放强度降低了21.3%,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1%,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由2012年的34.8%、18.1%提高到2021年的45.7%、41%。各地在生态价值转化上不断探索新路子,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绿色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
“我家小院,一年四季没有不开花的时候。”年届花甲的柳德明,谈起倾心打造的自家庭院,满是自豪。因为打造“美丽庭院”、示范绿色环保,柳德明家获评“安徽省最美家庭”。
柳家小院,由两层小楼和前院、后院组成。在柳德明精心设计和巧手装扮下,前院里,常青绿植摆出各种造型,有的像孔雀,有的像雨伞,有的像花篮,意趣盎然。小楼前、围墙边,花卉盆景精巧排列,满眼绿意。
后院里,沿墙打造了一方小水池,池中由废弃竹子制成的圆形水车不停转动。随着水花溅落,一池碧水显得尤为灵动。
在他看来,养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点缀家,更是传递绿色生活理念的好方法。
从柳家小院,到乡村山野,再到城镇闹市,植树增绿正成为风尚,不仅种下绿色树苗,还弘扬了生态文化,种下对自然的敬畏心。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
已故安徽籍作家刘先平,是我国当代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他在著作中曾表示,人类属于大自然,人只不过是大自然万千成员中的一员,必须扫除“惟人为大”的狂妄。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生态道德缺失,是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和生态道德犹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应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生态道德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董军认为,生态道德为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推动形成优秀的生态文化,从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日常生活中,围绕生态道德,公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由我省相关单位编写的《生态道德读本》提出系列规范行为,如敬畏自然,认识和保护森林、湿地、沙漠、海洋生态系统,从节约、减排的角度爱护阳光、空气和水,爱护丰富多彩的野生动植物世界,维护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生物圈等。
董军表示,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 培育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夏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