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教育新闻网
“科创名城”的“N个1”
发布日期:10-03 07:46:49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作者:

  今天,当人们聊起合肥,脑海中闪现的第一个词,大概率会是“科创”。

  十年间,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地、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等业绩,足以为合肥打上深深的“科创”烙印。

  把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合肥靠的是什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直是大家热议的内容。

  近十年来,特别是这两年,合肥创新“N个1”举措,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加速科创名城建设铺路筑基。

  图为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院。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1部法规

  今年1月1日,《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合肥首部关于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条例》旨在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其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人才支撑、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创新环境九个方面,明确了一系列规定。

  例如,围绕创新平台尤其是国家级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条例》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应当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应当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等各类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设”……

  《条例》施行后,合肥依“法”迈向“科创名城”。

  《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施行后,合肥依“法”迈向“科创名城”。图为俯瞰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张大岗摄

  1个机构

  2021年末,合肥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在合肥,科技创新由部门工作上升为全局工作。

  据了解,作为专门议事协调机构,合肥市委科创委的职能为:统筹协调科技创新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编制战略规划、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推进重大事项、评估督查重点工作、开展政策绩效评价等。

  “市委设立科技创新委员会,有利于强化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科技’格局。”在合肥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唐明德看来,此举将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合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成立至今,市委科创委共计召开10次会议,所议内容均至关重要。

  例如,今年3月召开的会议研究了合肥市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协会筹建方案;4月的会议研究了合肥“科创大脑”平台建设方案;5月的会议研究了合肥市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可转化科技成果评价、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认定等事项。

  1家公司

  近日,合肥市“‘科里科气’科创荟”第十五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如约而至。现场,4个创新创业团队多维度展示各自项目情况、发布融资等各类需求。参与活动的投融资机构、产业孵化机构代表积极对接,并就项目落地提出专业性、可行性建议。

  合肥人才集团(合肥科创集团),是路演的承办方之一。尽管它是一家成立时间不长的公司,但却在合肥打造科创名城过程中肩担重任。

  科创名城,离不开科创人才和科创企业的支撑。

  数据表明,科创人才方面,目前在肥服务的两院院士达138人,全市每10万人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2.64万人;科创企业方面,合肥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00多户,今年力争净增1500户。

  如何服务好现有人才和企业,培育壮大他们的规模,是摆在合肥面前的一项课题。

  正是在这般背景下,合肥人才集团(合肥科创集团)应运而生。集团具备两大职能:一是人才服务,即搭建贯穿“人才服务、人才引进、人才开发”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二是科创服务,即重点围绕推动科技成果“三就地”(即就地应用、就地转化、就地交易),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专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可以说,合肥人才集团(合肥科创集团)的成立,为合肥的科技创新强化了要素保障。

  由合肥人才集团(合肥科创集团)承办的路演活动,为科创项目产业化搭建了展示平台。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1笔资金

  “没有银行的300万元信贷支持,我们的产业化就无从谈起。”合肥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宗好说,“如果不做产业化,科研成果就只能‘束之高阁’。”

  如他所言,实践中,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钱的支持。往往一笔资金的有与无,就能决定产业化的成功与否。

  为此,合肥用好“市长之手”,持续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统计指出,2021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174.1亿元、较2012年增长6.7倍;十年间,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4%增长到14.2%。

  同时,用足“市场之手”,不断引导信贷资金、各类基金加速流向科技型企业。这一点,从合肥本土法人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的作为中就可见一斑。截至2022年8月末,该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贷款户数分别较年初增长16.29%、19.42%。

  在资金的加持下,合肥实现了科创与产业的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

  在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的合力下,合肥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图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线。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1部法规、1个机构、1家公司、1笔资金……这些“1”在内在逻辑的向心力下,“拧成了一股绳”,共同促进科创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事实上,在合肥,这样的创举还有很多。

  展望未来,合肥赋予了“科创名城”更高的标杆、更具体的内涵。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合肥要聚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名城”,勇当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两个“开路先锋”。

  科创名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它需要久久为攻的定力,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

  十年蝶变再启航。迈向科创名城的新征程中,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将发挥怎样的更大作用,值得期待。


  • 来源: 人民网



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中国红星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2969号 域名:www.cnhxjy.cn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7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皖字第01383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