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淮北绿金湖,秋风微拂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如梦如幻,游客们流连忘返。“这里经过治理发生了大变化。”淮北市民刘明明自豪地对记者说。的确,如今的绿金湖,已经成为淮北城区地图上一颗湛蓝色的明珠,成为淮北人的骄傲。
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建市62年来,全市累计生产原煤11亿多吨。地下煤炭资源和地上灰岩资源的大规模开采,造成该市41.5万亩土地沉陷。采煤沉陷区,成为淮北最深“伤疤”、发展最重“难题”和民生最大“痛点”。“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废弃采石宕口生态修复问题上先行先试,着眼把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财富,努力探索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该市形成“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综合治理模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
据介绍,围绕着塌陷区治理,淮北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做好“五篇文章”,进而破解“五大难题”。
做精“保护水”的文章,着力破解沉陷深浅不一的治理难题。在“深改湖”上,淮北市对6对矿井开采形成的沉陷区深挖造湖,建设绿金湖、南湖、碳谷湖、乾隆湖、朔西湖等多个生态公园,全市湿地保护率达39.1%;在“浅造田”上,把复垦耕地放在首位,对沉陷深度在0.5米以内的浅层区域“推高填低”,平整土地,昔日沉陷土地重新变成沃土良田;围绕着“不深不浅种藕莲”,对沉陷深度在0.5米至2米以内的区域,采用“挖深填浅”的方法,挖塘发展种养业,让废弃地变成“聚宝盆”。
做足“利用地”的文章,着力破解沉陷时间不一的用地难题。在“稳建厂”上,淮北市对已稳沉区域,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废弃物充填造地,建成近10平方公里的淮北高新区龙湖项目区,入驻企业60余家;在“沉修路”上,该市对采煤沉陷区域采取柔性路面设计,修建过渡路面,确保行人车辆通行安全;围绕着“半稳半沉栽上树”,在采煤沉陷区域内种植林苗两用林,累计复垦造林5000余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4.4%。
做活“科学治”的文章,着力破解沉陷模式不一的修复难题。淮北市从充填技术要素入手,通过“覆岩隔层注浆充填”“超高水材料充填”“膏体充填”等方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覆岩隔层注浆充填”为例,该市在已稳沉的采空区上,利用高压浆液对地下采空区裂隙、离层进行充填,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淮北矿业集团在煤矿采空区上建成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21层、高达97米的现代化办公大楼。
做优“服务人”的文章,着力破解沉陷区域不一的安置难题。该市通过城郊社区型、依镇建村型、矿村结合型、中心集聚型等模式,有效引导沉陷村庄搬迁,最大限度保护失地农民利益。该市杜集区矿山集办事处依托下柳园村,实行小村并大村,将194户、778名村民搬进集中规划建设的22幢新居,配套建设学校、超市、卫生所、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提升了搬迁群众幸福指数。
做好“筹措钱”的文章,着力破解沉陷投入不一的保障难题。淮北市通过政策争取、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等方式,多举措筹集资金,确保采煤沉陷区治理可持续、有收益。在绿金湖采煤沉陷区治理过程中,淮北市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融资22.3亿元。该项目治理后恢复土地2.45万亩,形成水域面积达1.16万亩、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立方米的城市中心水库。
因采煤沉陷区治理成效显著,淮北市荣获中华环境优秀奖,淮北采煤塌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荣获国家工程优质奖——鲁班奖。在近日淮北市召开的“淮北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治部主任王毅然介绍,截至2021年底,该市已累计投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152.2亿元,共治理沉陷区21.21万亩,治理率50.55%,城市中心逐步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湖 更 扫多 码带,淮北人民内 阅“拥湖发展”的 容 读梦想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丁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