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教育新闻网
黄山:文旅产业释放发展新活力
发布日期:10-18 08:25:51来源:黄山日报
浏览次数: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山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文旅产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贡献提高的势头持续巩固。

  牢记初心使命 彰显文旅“新担当”

  十年来,黄山市深入实施国家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化“五个一批”精品打造,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20多个重要文件,编制《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10多个发展规划,制定《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条例》,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划的制定实施,为黄山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理清了思路、增添了动力、强化了保障。黄山市现有3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2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镇名村,450余处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4700多处古民居,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8000处历史文化遗存,百万件文书文献,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安徽首位。

  讴歌伟大时代 勇攀艺术“新高峰”

  十年来,黄山市不断健全完善艺术创作机制体制,创作了一批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远去的差距》《徽州味》《那古道》《曙光曲》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徽剧《三停杯》获评全省优秀现代小戏,新创黄梅大戏《陶行知》入选安徽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优秀剧目。同时,黄山市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旅游演艺精品不断,推出《徽韵》《宏村·阿菊》等一批深受游客喜爱的大型实景演出。

  赓续文化血脉 焕发遗产“新活力”

  十年来,黄山市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改革,累计整合资金109.07亿元用于“百村千幢”工程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制定《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10个规范性文件,促进古民居产权流转改革试点破题。连续承办5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设立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市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徽剧振兴工程”,举办“徽匠进故宫”“徽班进京”活动,打造集中展示非遗传习成果和提升艺术创作生产整体水平的重要平台。十年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49处,建成博物馆49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入文物8032处,占全省三分之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2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增至33人。

  坚持文旅惠民 推进服务“新升级”

  十年来,黄山市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黄山市建成11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5个美术馆、12个博物馆、10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市图书馆等6家场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42个,覆盖率达99.6%。徽州民间文艺展演示范工程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占川书局等一批融合图书阅读、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态的新型文化空间建成运营。年均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800余场,举办乡村春晚30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近万场。建成市旅游大数据中心,“一部手机游黄山”平台投入运营,黄山智慧旅游综合服务一体化云平台项目入选文旅部文旅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

  聚焦转型升级 激发产业“新效能”

  十年来,黄山市正常年份旅游接待总人数由3641.26万人次增至7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302.98亿元增至659.45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上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5A级景区增至3家8处,新增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家4A级旅游景区。黄山市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入选全国十大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成功举办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安徽发展大会等高规格活动,会奖旅游的迅速发展成为促进黄山文化旅游资源转化、发展转型、动能转换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9个,16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出列并创建A级旅游村庄。

  深化开放交流 实现品牌“新提升”

  十年来,黄山市持续推动文化旅游走出去,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共建“大黄山”,借助杭州都市圈等平台深化跨区域文旅合作,成功举办“四季黄山”“美好夏天 向黄山出发”等城市宣传推介活动,浙皖闽赣(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建设不断深入。作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黄山不断加大与世界的交流合作,成功举办重大外事系列活动,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友好交流景区28个,累计接待入境游客破千万,占全省近半。(黄山日报 朱西敏)



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中国红星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2969号 域名:www.cnhxjy.cn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7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皖字第01383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