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是一个时间的刻度,更是一次发展的跨越。
这十年,转型升级砥砺前行,积蓄了奋进新征程的蓬勃动能;改革创新步履铿锵,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潜能;生态优先向绿而行,擘画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画卷;“民生”答卷温暖人心,擦亮了八公山人的幸福底色;党建引领培根铸魂,筑牢了强基固本的战斗堡垒。
抢抓机遇,真抓实干;风雨兼程,锐意进取。党的十八大以来,八公山区坚定“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发展思路,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百业兴旺”的涅槃重生,从“工矿旧城”到“文旅新区”的转型发展、从“脏乱黑污”到“宜居宜游”的巨大转变,探索出一条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共建共享的幸福之路、追赶超越的奋进之路,努力绘就一幅“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秀美画卷。
转型升级,发展动能竞相释放
这是一组记录拼搏与奋进的数据:2021年八公山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7亿元,同比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同比增长35.1%;服务业增加值24.9亿元,同比增长7.4%;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077元、19942元,同比增长10.2%、10.5%。
经济发展积能蓄势。该区妥善应对去产能影响,结束了70年煤炭开采历史,全力以赴稳基础、促转型,新型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绿色食品等新兴接续动能茁壮成长。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增强工业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工业集聚区、外贸出口产业园、豆腐食品产业园等基础设施,一些比较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旅游业态丰富拓展。深入开展5A级风景区创建,汉阙广场、四季花海、四季漂流等项目开门迎客,乐涧套林区完成提升改造,君泰旅游度假酒店主体工程封顶,八公山风景区建设提升项目年内完工。
文农旅融合不断深化。体验式、观光式的特色精品现代农业初具规模,林场村获评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妙山村获评全省首批特色旅游名村。成功举办八公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八公仙境,豆腐故里”文旅名片不断擦亮做强,接待游客量、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增长。
加快改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走进妙山村写有“青石园”门牌的院子,上下两层楼已被改造成民宿,每个房间都装修成标准间,床铺、电视、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这处房子已经被闲置多年。”八公山镇相关负责人说,该镇充分利用这些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农家乐,盘活闲置资源,让土地生金,让农民增收。
向改革要红利,为发展增动能。八公山区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实现“循环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2021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51万元,村均35.8万元,增幅21.9%;10至50万元的村15个,占比72%;50万元以上的村6个,占比28%。
坚持抓改革、促开放,八公山区依靠改革破局开路的战略定力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持续释放。
亲商兴业,厚植沃土。十年来累计引进市外资金239亿元,开工、建成重点项目8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600余户,9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21件。
招商引资蓄势突破。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重点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合肥都市圈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淮南豆制品展销会等活动。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府机构改革、税收征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减税降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有效执行,落实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四送一服”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向绿而行,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矿山环境治理之后山青了,水绿了,环境更好了!”在八公山镇一处采石塘口附近的村民高兴地说,环境治理真是为百姓办了实事、好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八公山周边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利用山场区位优势,开始采石,发展建材生产,严重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该区多措并举进行停采整治,对石灰窑、采石机进行拆除,封锁了采石塘口并对采石塘口进行生态修复,在塘口栽种了果树,在沿山道路栽种了生态林,进行植被恢复,如今草木葱郁,环境优化。
良好生态,是八公山区的一张靓丽名片。十年来,八公山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努力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美好八公山。
“三大”保卫战勾勒美好生态画卷。烟花爆竹全域禁放,秸秆禁烧连续8年实现零火点,空气质量实现“两降一升”,十年来PM2.5平均浓度下降32.46%,PM10平均浓度下降37.44%。
“生态蓝”为幸福生活提质。十年来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6个,新增耕地797亩,煤系固体废弃物、矸石堆场整治取得成效,新造林8149亩、森林抚育10.5万亩。同时,6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淮河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100%,“河长制”“林长制”推深做实,“田长制”探索实施,林区技防基础设施全覆盖。
普惠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21年12月,八公山区平安办被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同时,该区连续两年被国家信访局评为“三无”县区,连续23年获评省平安县区,获评省“七五”普法先进集体。
这些荣誉是该区创新社会治理,筑牢平安基石的成绩,也让八公山区的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该区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防大疫、抗大汛,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民生工程任务,累计拨付民生资金33.7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年均增长7%,基本服务供给不断增强。
交通路网建设迈上新台阶,孔李淮河大桥建成通车;淮凤路改造、老淮凤路扩建等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建成街头游园6个、口袋绿地10.4万平方米,城市记忆广场成为城区新名片;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成投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有效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农村“三大革命”一体化推进……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化为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清单;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夯实着八公山区发展的基石,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党建引领,培根铸魂夯基固本
十年来,八公山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转观念强作风,勇担当提效能。该区坚持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省、市“一改两为”会议精神,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全区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进一步强化。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该区始终坚持鲜明的用人导向,“导师帮带制”“八公山讲坛”等干部教育培养机制常态化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城市基层党建“三抓一增强”工程有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创建省级、市级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社区各1个。
点燃“红色引擎”,增添发展动能。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物业管理全覆盖顺利实施,“抓乡促村”机制全面落实。建成市级、区级村干部实训基地各1个,文旅产业发展“党建联盟”入选全市十大基层党建特色品牌。
十年,追赶跨越,转型蝶变,八公山区以奋发、坚韧、昂扬的姿态,书写了一份厚重而精彩的非凡答卷。
踔厉奋发谱华章,勇毅前行向未来。八公山区将继续坚定“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发展路径,着力打造长三角文旅康养目的地、制造业转移承接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地、特色农产品输出地,加快建成资源型城区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不断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