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教育新闻网
依法监督 助力绘就最美长江岸线
发布日期:11-18 06:35:46来源:安徽日报
浏览次数:作者:

  “码头变公园,既提升了江岸颜值,也方便了市民生活,只要天气好,我每天都会来这里慢跑几圈,舒服得很。”正在铜陵市滨江生态体育公园内锻炼的李阿姨高兴地说道。

  站在长江岸边,秋冬之际的江面波光粼粼,不时能看见水鸟掠过。沿着江边健身步道行走,沿途绿植青青,俨然一幅水清岸绿、碧水蓝天的美丽画卷。

  铜陵市滨江岸线生态环境“蝶变”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了铜陵市人大常委会的智慧和力量。近年来,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将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作为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听取专项报告等多种监督方式,多点突破、持续发力,努力打造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立体防线”。

  今年8月,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题督查。督查组一行前往大通古镇、皖能滨江码头、港务公司码头、滨江生态公园等地,通过实地检查、乘船开展江上检查、听取汇报等形式,详细了解大通古镇保护利用、禁渔、港口综合整治、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工作开展情况。

  船舶岸电使用率不高,沿江码头扬尘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执法效果有待提升……“就督查发现的问题,常委会形成了相关意见,及时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转交,并坚持跟踪问效,督促相关工作改进提升。”铜陵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围绕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积极推动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雨污分流,助力绘就美丽长江新画卷。

  在各方合力之下,马鞍山市长江岸线的“蝶变”同样惊艳。在长江东岸,当地对以薛家洼为重点区域的长江东岸23公里开展综合整治,拆除乱搭乱建、搬迁小企业、渔民上岸、清理固废、生态修复……这个曾被生态问题困扰多年的地方,如今则以其秀美的风光成为吸引市民打卡的网红景点。

  在长江西岸,23公里长的长江岸线(和县段),曾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家非法码头。经过综合治理,短短数年间,一个坐拥逾2万平方米的花海,35亩的绿色草坪,连片的池杉林、紫薇林的浮沙圩湿地公园悄然出现,“玉带”重现婀娜身姿,重披绿色“盛装”。

  除了生态价值得以释放,长江岸线整治还让文化价值得到充分挖掘。近年来,马鞍山市各级人大代表十分关注“挖掘长江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的转化”课题。人大代表多次建议要更好地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建议以采石矶为核心,用好横江、李白、项羽、褒禅山、凌家滩等文化基因库,依托长江最美岸线,打造好马鞍山沿江文化名片。

  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倾听代表声音,响应代表建言,通过开展视察调研、议案建议督办、组织立法调研等方式,持续理清文旅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彰显长江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为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安徽日报  记者 范孝东 通讯员 刘文娟)



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中国红星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2969号 域名:www.cnhxjy.cn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7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皖字第01383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