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教育新闻网
“两节”期间,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发布日期:12-24 09:27:14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作者: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2023年元旦、春节即将临近,如何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12月23日上午,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七十四场)召开,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介绍“两节”期间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我省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能力。在全省658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已全部设置发热门诊的基础上,161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按要求全部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将部分核酸采样屋转化为发热医疗站,鼓励规模大、覆盖人口多的村卫生室设置发热诊室,保障群众就近获得健康服务。网格化布局家庭医生团队,公布家庭医生姓名、电话,确保农村每个居民知晓并能及时顺畅联系到家庭医生。1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组派专家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驻点出诊、指导,提高乡镇卫生院识别高风险人群、诊断和处置能力。

  陶仪声介绍,目前我省全面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重点人群调查工作。建立重点人群台账,责任明确到单位、到具体人,实行“红、黄、绿”分级健康管理,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将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健康监测纳入签约服务,实现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签约服务全覆盖。加强老年人预防接种,采取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方便老年人接种疫苗,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筑牢免疫屏障。全省累计指导(含用药指导)143万人次,健康监测86万人次,抗原检测38万人次,指导居家治疗31万人次,协助转诊4562人次。

  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居家治疗人员情况,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健康指导、监测和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村民委员会负责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服务责任落实,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可以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

  同时,全面落实急诊急救和转诊服务。乡镇卫生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首诊、接诊、转诊流程,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加强县域统筹调度,以网格化布局医共体为单位,按网格人口和医疗资源配置情况,构建农村地区20公里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畅通县域医共体双向转诊通道,保障网格内新冠肺炎高风险人群及时转运、收治。

  另外我省将加强乡村人员配备,加大县域内医务人员统筹调配,快速扩充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保证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档。同时发挥覆盖16个市51家互联网网医院作用,通过线上问诊,物流配送药品,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利用皖事通APP,建立抗原检测阳性推送机制,乡镇卫生院及时联系并指导做好健康监测、居家治疗,提供用药指导,必要时上门随访服务。通过“智医助理”外呼系统开展宣传防控知识、防控政策、高风险人群注意事项等。

  在此,陶仪声也呼吁近期返乡的群众,要做好返程途中个人防护,返回做好个人健康监测;返乡后,尽量不要参与聚集性活动,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与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联系。(记者 徐慧媛 刘职伟)


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中国红星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2969号 域名:www.cnhxjy.cn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7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皖字第01383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