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教育新闻网
告别机械“刷题”:新高考引领育人方式变革
发布日期:05-05 08:18:29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作者:胡金木

       高考不只是一场考试,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新时代的高考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基本立足点,坚持回归育人本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避免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的教与学的方式。

  熟未必生巧:

  机械“刷题”可休矣

   “刷题”是指缺乏针对性的“题海战术”与重复性做题现象。“刷题”背后存在着双层逻辑:一是期待在考试中能够遇到相同或相似题目;二是通过大量重复练习以实现熟能生巧的目的。随着高考命题越来越开放、灵活,师生也很少期望能“刷”到相似题目,却依旧坚信熟能生巧,以为多“刷题”,就能熟悉解题的技巧,提高成绩。

   笔者看来,“熟能生巧”在这里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一方面,通过适当练习,能够深化学生对学科基础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的掌握。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后针对所学内容做些练习题,也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缺乏针对性地大量机械“刷题”,并不能促进学生的信息识别与加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敢于质疑、元认知等高阶能力与创新思维发展。

   “刷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掌握解题方法和识别问题模式,而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的机械“刷题”还可能导致思维定式。如,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某一题目,首先搜寻以往做过的某些题型与解题思路,以求匹配,倾向于用固有的方式方法进行解题。当前,高考基于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命题更加关注核心知识的考查,注重创设丰富的试题情境、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力求打破试题固化,杜绝机械“刷题”现象。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强化了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教育强调的不再是“知识的简单迁移”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将现实情景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破解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关键在于高考命题的创新。那种缺乏真实情境、缺乏创新与灵活性的试题,必然会导致师生机械“刷题”的“题海战术”。当试题越来越开放、灵活,彰显创新性时,机械“刷题”很难“刷”出高分来。这样一来,“刷题”就可休矣。

  素养立意:

  考试命题更加开放灵活

   为扭转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育人导向,高考命题强化了能力立意与素养立意,深化对基础性知识、创新性思维、应用性能力的考查,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情境性与创新性。

   首先,改变知识本位,彰显了考试内容的全面性。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由“学科知识”考查逐渐转变为“核心素养”考查,在命题中全面体现德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等内容。围绕课程标准,全面考查学生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并强调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考查其具体应用能力。

   其次,命题灵活多样,彰显了考试内容的开放性。近年来,高考试题越发灵活、情境凸显综合、材料更加丰富、解题思路也越来越多样,力求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再次,创设真实情景,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近年来,高考逐渐扭转“题海战术”式的机械“刷题”,从关注“解题能力”到重视“解决问题能力”,强调在现实情境中解决社会、生活、学科中的真实问题。高考试题更强调围绕学生熟悉的国家重大主题、社会热点问题、日常生活等展开,创设个体情境、学科情境和社会情境,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把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由于高考命题彰显出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就难以发挥作用,必然要求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否则无法适应新高考的变化。

  教考衔接:

  引领中小学育人方式变革

   高考改革倒逼基础教育改革,促使教学回归课程标准。考试评价要充分发挥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育人风向标作用,坚持教考衔接,“教—学—评”一体化,通过高考命题的变化引领教学回归育人本位,推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重构教育教学生态。

   首先,在教育教学目的方面,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旨归。扭转应试教育现象,引导教师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把教学的精力放在课程的重点内容、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等方面,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在教育教学内容方面,要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标准,应教尽教。扭转“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状况,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

   再次,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要有序实施分科分层选课走班模式。改变简单以入学年龄为标准的班级编排模式,依据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推行选课走班制,强化学生学习兴趣、需要与教学资源的匹配性,由“齐步走”向“个性化”转变,提供适合的教育。

   最后,在教育教学方式方面,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注重加强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同时,还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面对新高考,需要转变应试思维,引导学生减少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的学习方式,引导教师转变育人方式,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落脚点。

   (作者:胡金木,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中国红星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2969号 域名:www.cnhxjy.cn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7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皖字第01383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