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右二)传授学生制作技巧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麦秆很常见,但是用麦秆作画,却不多见。在肥东县第三中学,就有这样一个麦秆画社团。
所谓麦秆画,就是将麦秆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后,剪贴出来的一幅画,是一种和剪纸、布贴一样的剪贴艺术,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隋唐时期更是被列为皇家贡品。所以,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
日前,记者走进肥东三中麦秆画社团,学生们正在社团指导老师李军的指导下,进行麦秆画制作。“很好,这里要压平整,刮的时候要一气呵成”“这里还可以多刻一点,争取刻到位”……教室里很安静,只有学生们手里剪、刻的窸窸窣窣声,有的学生在刮麦秆,有的在粘贴、裁剪,动作快的学生则在用熨烫机进行最后的定型,在李军的指导下,不一会的工夫,学生们手里的麦秆画作品就模样初显,或是精美的书法,或是惟妙惟肖的画作。
李军,肥东三中原工会主席、中学高级教师,两年前退休。然而,退休之后,闲不住的他选择了继续学习,在合肥市老年大学选报美术班,专门从事麦秆画创作。“我是很偶然见识到这种麦秆画,听别人说,全国从事麦秆画创作的人不是很多,在肥东县是空白。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就决定好好学习,看能不能填补这项缺憾。”李军笑着说。
自打爱上麦秆画之后,李军全身心投入,千方百计钻研这门艺术,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加以创新。在安徽省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刚学习不久的他创作的麦秆画《再来一杯》第一次参展就获得铜奖,这让他更有信心和动力,学起来越发有动力。先后不仅有多幅作品被多家收藏馆、陈列馆收藏,还逐渐开创了一条“秸秆画”艺术创作之路,麦秆画被确定为肥东县“非遗项目”。今年4月,他被肥东县劳动竞赛委员会、肥东县总工会授予“肥东工匠”荣誉称号。
李军对传统文化的孜孜追求与肥东三中对素质教育的践行、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与教育相一致。2022年,学校开设麦秆画社团课程,并邀请李军作为校外专家团队定期到校授课,让学生们近距离学习麦秆画的制作。
“其实,麦秆画的制作方法是采集优质粗壮的麦秸秆,先手工把秸秆压平;接着用粘合剂制成粘贴材料,再用制作工具将粘贴材料切割后,粘贴在制作画面的画板上;然后在画面上按需要绘出色彩,最后装入镜框,成为工艺装饰作品。”李军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指着教室里满墙壁的麦秆画成品,“这些是学生们自己的作品,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基本上能独立完成一幅麦秆画作品。”
采访中,学生表示,麦秆画的学习与制作不仅让自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尤其是当一幅麦秆画从自己的手里制作出来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很喜欢这种创作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