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未尽,夏初临,合肥市育新小学师生们在校园邂逅了一场浪漫的中国蓝。5月22至26日,育新小学的文化艺术节之“遇见一抹蓝”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手绘青花瓷、古法蓝染......三至五年级学生全员参与,人人动手体验。活动亮点颇多,极富视觉冲击力。展示环节中,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有的俯身触摸“青花瓷”,有的踮脚欣赏扎染作品,还有的现场现学现染......观者如潮,育新师生共同享受了一场艺术的饕餮大餐。
手绘青花瓷
在中国,蓝色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色”,用“青色”画出来的花纹叫“青花”。青花瓷,因其素雅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和历史风格被誉为“国瓷”。它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瓷器,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审美和创造能力,对青花图案有更丰富的认识与体验,美术组老师们精心地组织了全校学生在课堂上手绘青花。
画笔在学生们的手中舞动。有造型各异的器皿,有纹饰精美的古韵旗袍,还有图案丰富的团扇、提袋。龙凤花鸟、山水人物、图文装饰,学生们在手绘的雕琢中感受着清透的蓝色。“巧手裁云织蔚蓝,神豪描画绘青莲”,同学们描绘出了一件件独具风韵的青花作品。时光仿佛凝聚在孩子们细致的勾勒之中,令人驻足。
古法蓝染
5月25日下午,校园处处扬着蓝色的风,天蓝蓝,晴云之下你比蓝天更蓝。
一千多年前,当仓山上摇曳的板蓝根,与山脚下洱海的水相遇相融,一池靛蓝,浸染出一方蓝白相间的山川印记,这就是——扎染。
老师们带领学生学习扎染方法,研究各种折、卷、扎的方法,尝试多种工具:冰棒棍、各种形状的木块、异形玻璃珠······
同学们将布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后,再将靛蓝燃料按照自己的心意,浸润白色的布上。“巧手扎锦绣,靛蓝然春秋”,让人惊喜的往往不是各种变换的技法,尽是即使用了同样的方法,拆开的一瞬间,依然给你惊艳。一张张小方布,浸染出独一无二的图案。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形色不定又随意自然。
扎染过程,学生们完全沉浸其中,有紧张、有期待、有惊喜,在玩中做,做中学,探寻关于蓝的无限可能。
“我在育新小学,等风也等你”。“遇见一抹蓝”专场活动在一件件艺术作品,一句句惊叹,和一张张美照中圆满结束,整个校园流淌着诗意美。此次活动的举行,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一份夏日的治愈色,还让同学们深刻体验了非遗文化,激励同学们更好地去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
(王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