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刘传铁
对于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和首次做父亲、母亲的中国父母来说,孩子的教育没有经验可言,要实现他们的梦,就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如何教育好孩子,对父母特别是年轻的父母来讲,是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虽然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没有绝对统一的模式,但也有一些基本的方法与技巧。具体说来,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借鉴与参考。
(一)给孩子适宜的关爱,学做智慧家长
父母爱子女,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之常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要的是讲究教育方法,关键是智慧施爱。爱孩子要讲艺术性,给孩子生命注入强大的正能量,让他拥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和从容应对一切问题的智慧和胆识。要理智施爱,把握爱的浓度;要严格要求,把握爱的尺度;要反对家暴,把握爱的力度。对孩子过度关怀和对孩子过度要求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适宜的关爱,才是最好的关爱。所以,家长在关心、体贴的同时,应公正、客观地分析孩子心理,与学校教育相配合,讲究策略、方式,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智慧家长是孩子最忠实的老师”。教育孩子要细心,更要有耐心。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不妨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地体味生活的滋味。和孩子一起走过他们的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二)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学做民主家长
理解是重要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关键是要以尊重孩子为根基。一方面要对教育过程,对子女负责任,提出并落实一系列适中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 要把子女当作一个独立主体来对待,以尊重、理解、平等的态度同他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无论多小都有能力表达自己的需求,特别是已经上学的孩子,完全有对与己相关事情的见解。父母不听取孩子的意见、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一手包办孩子的事,难免与孩子的真正需要相左而发生亲子冲突。另一方面,孩子成了决定自己事情的“旁观者”,很难有做好这件事的内在动力,更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家长应尊重和信任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听取他们的不同意见,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父母把选择权给孩子,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前提下做出决定,是对孩子的信任,也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主人,而特别珍惜这个选择。
(三)给孩子相宜的教育,学做知心家长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因材施教”,而知心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根据孩子不同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和使用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有区别的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取得了好的效果。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按照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发展水平,遵循科学知识本身的发展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量力而行,顺势而为。要了解孩子个性特征,针对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区别情况分别进行教育、训练,做到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指导。要找准孩子的天赋特长,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兴趣点并加以引导,做孩子成功路上的“推手”或“胯下马”,尊重孩子,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发展特长的关系,使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特长,培养造就专门人才。要了解孩子的禀赋,多观察,也可以尝试,以便充分发挥他的长处;要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对哪些方面兴趣浓厚,多尊重孩子的意见。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千万不要有盲目攀比。否则,易使孩子厌倦学习,丧失原有的激情和动力。如果循着孩子内在天性之光发展,会给孩子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四)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学做示范家长
“示范”是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示范家长为目标,做言传身教的家长。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常以父母形象为楷模、 为“ 自我形象”的参照系。父母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都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影响子女的一生。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当面用语言对子女进行劝诫、开导、鼓励、批评的教育活动,或者是以书信、家规等文字的形式来规范子女的行为,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感化和影响子女。父母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就必须严于律己,以身示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以自身言行的良好形象去感染、影响孩子。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本人首先应该做到,要想孩子讲文明有礼貌,家长就不能出口污言秽语,举止粗俗野蛮;要想孩子爱读书有学识,家长就要多看书报,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要想孩子情趣高雅,家长就要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总之,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先从自己做起,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父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本身就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教育好子女,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家长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和自身具备的教育观念、教育基本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方法等教育素质。父母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学习,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人文素养,及时总结、掌握家庭教育的智慧,以便更好地为子女提供教育指导,更好地推进家庭教育的实施。
(五)给孩子凝聚的力量,学做同心家长
“同心合力”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合力”的关键是要具有“同心”意识。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子女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优异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经过反反复复、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锲而不舍的磨炼,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家庭教育在各个方面保持统一性,才能做到劲往一处使,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各方协调统一,共同施教,是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的要求,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求父母及其他年长者家里的成年人对孩子的教育要形成统一的认识、统一态度、统一的要求,形成一个教育集体。在实施教育中,各方要经常沟通,交换意见,当发现矛盾和差异时,要平心静气地适当处理,切不可把这些矛盾和差异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能当着孩子面相互指责,争吵不休,最好是一方先让步,事后避着孩子相互通气,形成一致意见,然后对孩子进行教育。更不要过于强调什么事情、什么时候都“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事实上孩子有过失时,一个管教,一个袒护;一个批评,一个安抚,就会失去管教的意义,助长孩子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负责,做到爱教相济,严慈有度。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协调一致,使正确的教育影响、教育要求在各种场合、各种条件下都能得到强化。家长要特别注意与老师要保持沟通,多听听老师的想法,并且与老师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措施,最好家长、孩子、老师“三方”一起平等的讨论。家长、孩子以对老师的真诚“尊重”,就可以赢得老师的耐心的教育,获得教育孩子的好的效果。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就会更加高效。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了教育合力,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当然,家庭教育还有很多方法与技巧,而且方法与技巧还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只要是适宜孩子、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都是可以运用的方法,而且也都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