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看剑——佘玉奇先生散记
伍先飞
【人物档案】佘玉奇,1964年10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江苏省美协常务副秘书长(主持工作),江苏省美协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书画展并获奖。
2016年,与宋玉麟、周京新、薛亮等著名画家共同创作完成的山水画《太湖春晓》,作为第十次中国文代会主题性作品亮相于人民大会堂。2017年,根据中国美协创作安排,与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合作完成山水画《日出正东峰》献礼十九大,作品现悬挂于党政军重要会议场所北京京西宾馆。2018年1月3日,由中国美协与江苏省文联共同主办的“人间至味——佘玉奇画展”,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省文联主席章剑华、江苏省美协主席周京新等300余人出席开幕式,徐里书记给予充分肯定,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后又举办《挑灯看剑》、《曾经芳华——佘玉奇、喻慧作品汇展》等画展。出版有《佘玉奇作品集》、《佘玉奇山水画集》。有300多幅作品被《人民日报》、《美术》、《美术报》、《法制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十多家报刊刊用。中央书画频道、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南通电视台多次作专题采访。2013年3月6日,全国两会入会报纸《人民政协报》用4个整版介绍其艺术成就,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
一
二十多年前,曾于国内多家报刊杂志上读过《老屋》、《人生如茶》等多篇优美散文。那魂牵梦绕的《老屋》,装满着作者的童年快乐与梦想,牵扯着作者内心那份深深的根性情结,曾荣获武警文艺奖;而《人生如茶》则以凝炼的文学语言、透彻的人生感悟,道出了初尝苦涩、回味甘甜的人生滋味,被选入中学生语文教材。
那几篇深情的文字,让我记住了“佘玉奇”。
我也曾坐在老屋里,品味着那醉人的茗香,不停地想:能写出如此细腻透彻文字的人,该是何等的心境?该有怎样的人生?
“佘玉奇”便像雾一样迷蒙在我的眼前。
多年前,我突然于电视上不停看到“佘玉奇”的身影,在报纸上不停读到“佘玉奇”的名字。而此时,那位用文字肆意折磨我的佘玉奇,却是江苏省美协主持工作的常务副秘书长!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迫不及待地查询并拨通了他的电话。当我说明缘由后,电话那头即刻传来爽朗的笑声,虽然我们相互之间只说了几句话,但我敢肯定,他是一位豁达、豪爽、谦和、低调的人。
因为他忙,一直无法相见,我只好在某天上班之前,将他“堵”在办公室里。
从容、睿智、儒雅、淡然,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确实很忙。在与他相谈的半小时内,他的手机响个不停,办公室里来人不断。
或许是同时为文的缘故,与他对话虽然断断续续,但很容易找到相通的语言。从黑格尔到老庄,从赵无极到刘子美,从文学到美学,从艺术到人生……倘若不是近而知之,我必然想象不到,这位著名的散文作家,曾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军人,还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
我不解:他这样忙碌,何来时间进行文学与绘画创作?又何以能佳作不断涌现?……
终于,在他那诙谐幽默甚至经典的话语中我找到了答案,两个“佘玉奇”影象在我脑海中慢慢叠印在了一起……
二
生活中总有着这样或者那样触动心灵的感动。
在为人处世中,在文学作品中,在绘画创作中,我都曾被佘玉奇和他的艺术深深感动过。而今,在与他的交谈中,我又被他在《人间至味》个展中的三句答谢词深深感动!
《菜根谭》说,天地有万古,人生只百年。佘玉奇第一句话是:“在浩瀚的宇宙空间,地球是渺小的,在历史的长河里,人是渺小的。”虽然这两句话对宇宙和人生都有各自的表述,但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出生在江苏北部一个诗意小镇骑岸镇,父亲是教师,主教语文,兼教美术。见佘玉奇从小就有艺术天赋,父亲便开始对他进行艺术启蒙教育,在教他背诵诗词歌赋的同时,重点教他临摹《醉墨轩画集》和《芥子园画谱》。父亲对他说:“人生短暂,一个人一生中能把一件事做好很不容易,可谓是一事精致,足以动人。”
父亲这种来源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让佘玉奇逐渐明白,做任何事情,从一而终,就是深邃。从那时起,他就坚持着绘画练习,逐渐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笑言自己很笨,但懂得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当时的《醉墨轩画集》和《芥子园画谱》都是墨刻版本,没有深浅与色彩,佘玉奇也不知道绘画还有深浅与色彩,只知道对照画谱不停地临摹,心想描得像就行。
后来,他跟随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刘子美先生学画,成为先生最后一名入室弟子后,才从描摹中体悟到深浅,在感悟中蕴化着浓淡,在追问中领悟到“知白守黑”的美学义理。
刘子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佘玉奇说,他是潘天寿、林风眠的学生,与李可染和艾青等人是同学,也是赵无极、袁运生、袁运甫、高冠华的启蒙老师,是南通学习规范美术理论和创作第一人。原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袁运甫曾说,“刘子美把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引入南通,让南通站在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高起点上。”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说:“刘子美生发了南通现象。”
自跟随刘子美先生学画后,佘玉奇就开始沉醉在笔墨之中。因为这种沉醉,他学习偏科,高考总分离分数线差了几分。为寻找出路,他选择去当兵。
有人说,生命中的偶然,其实都是命中注定。
佘玉奇所在的连队,曾是当年的文艺点,保留着军营文化氛围,战士们喜欢捣鼓着二胡、舞蹈、戏曲、书画……每个节假日,连队里都会自编自演一些文艺节目。
受这种艺术氛围感染,佘玉奇少了孤身从军的寂寞,多了壮志踌躇的情怀。
在艺术世界里,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大胆作画。连队的走廊上几乎挂满了他的绘画作品。后来,到部队慰问的画家越来越多,他看画家们挥毫泼墨的山水画,笔墨有粗有细、有浓有淡,山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根本不像自己所临习的画谱上的山水画。于是,他开始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渐渐悟出了山水画创作中的润燥相生、阴阳向背以及三远法和各种构图等。
看多了,想多了,他就开始不满足了,经常带着绘画上的很多问题去请教京城一些著名画家。他曾多次拜访了我国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受到先生的悉心指导,深得先生“适当吸收西方绘画技法,而更重实地写生”以及“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等艺术主张影响。
由于能写会画,佘玉奇被连队推荐进入团部电影放映组。他在放映组画海报、画幻灯、刷会标、出黑板报,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创作的幻灯片,经著名播音员葛兰、夏青配音后,获得武警总队幻灯片制作大赛一等奖以及编剧一等奖。
在部队期间,他在政治部和司令部工作过,也在大机关和基层干过。他那从战士到放映员、排长、保卫干事、宣传干事、政治协理员、副政委等不同岗位的生命历练,增加了他的人生宽度和深度。
他一直用自己的方法诠释着对绘画艺术的情感和痴迷。他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在军报上不断发表,多次入展全军美术展览活动并且获奖。
部队,不仅培养了他诗意的艺术情怀,还塑造了他浓厚的家国情怀!
三
佘玉奇在答谢词中说:人间是最好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的。从童年时代古镇上恬静质朴的老屋,到学生时代理想里绮丽绽放的风景;从青年时代军营里爬冰卧雪的等待,到壮年时代奋斗中人生如茶的顿悟……一路上,他经历了多种独特的心理体验。
当年从部队转业到南京时,省文联领导曾有意将他作为人才引进,安排他到省美协任副秘书长一职,但他没有去,因为他敬畏美术,害怕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被调到省政协综合处后,他成为了一名文字工作者,八年时间里,每天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新华日报的头版头条;八年时间里,他每年都要起草大量的文稿,这种书写,不仅练就了他那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还练就了他扎实的文字功底……
可是,在那浩如烟海的文字堆里摸爬滚打,这不是佘玉奇想要的生活状态。虽说人的一生都在为稻粱谋,但这却不是他的生活全部。他的心在山川、在自然、在笔墨、在丹青。
在政协机关工作期间,他曾接触过宋文治、魏紫熙、喻继高、李剑晨、卢星堂、范保文等国内一大批绘画名家大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不仅艺术获得精进,心志也得以磨砺。尤其是后来转师于时任江苏省美协主席宋玉麟先生后,先生的做人哲学与处事风范又深刻影响了他,让他的人生进入另一个崭新阶段。
这期间,佘玉奇仍然“挑灯看剑”,挥毫壮怀。不过,他不像辛弃疾那样,只能在醉意朦胧中拨亮油灯,深情地注视着曾经伴随自己驰骋沙场的宝剑,而是以睿智的思维在探寻着艺术真谛,以理性的目光在审视着艺术内涵。
在悟得了艺术精髓、找准了适合自己的艺术发展方向之后,他开始将笔墨倾泻于自己振动的心弦,抒写着情怀,绘画作品不断在报刊上发表,还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至此,他感觉自己离那份向往的工作距离又近了一步,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被调任省美协常务副秘书长,主持美协工作。
这是个整天跟美术工作以及画家们打交道的特殊工作岗位。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江苏有几千位画家,假如佘玉奇能跟一个画家学一招,他就可以学几百招、上千招。
对于不懈追求、不断创新的佘玉奇来说,这不啻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窗口。有时,他曾无意间听某个画家说如何用水、如何用色、如何色破墨、如何墨破色等,回家后就开始试验,觉得方法好,就留着自己用,不好就扔掉,他说,这就像吃酒席一样,每个菜都尝尝,然后挑自己喜欢的菜吃,挑自己吃得舒服的菜吃。
因为自己不是科班出生,不受某些规则的约束,没有墨守成规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这种劣势反而便成为优势。因为没有圈圈套套的束缚,画画时,他能随心所欲,物随心化,不是像做菜那样从选材开始,然后洗菜、烧火、上油、加调料等,而是在洞悉并谙熟了老师理论精髓、按照恩师探索好的最佳方法去画,像吃肯德基,拿来就吃。
而多年来对美术的痴痴追求,绘画已经成为了佘玉奇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江苏省是个美术大省,美协的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去拿方案、写报告,还有开会、接待以及受邀参加会员美展等等工作,几乎忙得没有休息日。有人问他,“你整天这么忙,怎么能画出这么多好画来?”
他的办公室不大,里面挤得满满的。就是这么狭小的地方,他还在门后面放置一张小桌子,上面搁置着笔墨纸砚,每有一点空闲,就去临写几个字,或者练画一块石头,练画一棵树。他练写字,一练就是好几种碑帖;他练画石头,一练就是上千张纸;他练画树,一练就是上万棵……虽然自己没有整块的时间可以用,就只能将这些零碎的时间整合起来。
除了练画外,他最喜欢看画。他经常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电脑上看绘画视频,在手机里看绘画照片……他在北京时买了好几万块钱绘画专业书籍,转业时用几卡车拖回来,到南京后又不停地买,以至家里床上、地上、凳子上甚至厕所里都是书,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哪里……后来,他干脆将书中有用的那几页剪下来,保存在一起,便于自己随时翻看。
这就是佘玉奇在答谢词中所说的第三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就会有的。”
四
身为著名山水画家,佘玉奇对山水画构图的开合有着自己的独特想法。通过自己多年对绘画艺术的研习与感悟,他觉得山水画构图,无非是S型构图、对角线构图、黑白构图、虚实构图等,而它的开合,也不外乎一开一合、一开两合、两开一合、两开两合等,到最后,就形成了他发明创造的山水画“三块石头、三颗树、三座房子、三只鸟”排列组合方法。
佘玉奇说:“画画没有人说的那么玄乎,也没有人想象的那么难。山水画离不开石头,一块石头放大就是一座山,一座山缩小就是一块石头。而那些皴染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你绘画技法娴熟,你可以随意皴染,随心赋彩,什么适合就用什么,把这些规律掌握好了,你就算找到了作画的金钥匙。正如梵·高说的那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你能透过烟看到心中的火,把火留在画上,就能成为画家。”
佘玉奇诗意般的山水画境,就是这样从容营造出来的。那是他诗性情怀的流露,人格修养的体现,生命色彩的绽放,传承的虽是传统笔墨,创新的却是意境。
对于他的山水画,曾有人赋诗赞道:“绿遍山崖正春酣,勃勃生机仰自然。遥想群生林里乐,唯闻飞瀑落前川。”
工笔画大师喻继高先生盛赞他为:“金陵山水又一家”!
而如何协调工作和创作的关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说:“佘玉奇默默工作,为人低调、朴实,只奉献不索求,话不多只干活,是江苏省美协一个好秘书长”。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说:“做到互不干扰又相互协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佘玉奇在这方面处理得很好”。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磨砺在深山”,那是躲开尘俗喧嚣后的磨炼,不足为奇。而佘玉奇的绘画艺术,却是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心,用他的思想、情怀、学养打磨而成的。这支艺术之剑,一经出鞘,便峥嵘毕现,剑气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