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追求艺术的真谛
——探寻当代著名实力派画家杨耀洲的创作之路
赵以宝 伍先飞
著名油画家杨耀洲先生
眼前是一幅幅庄重宁静的古代文物油画。站在画前,一种古典、深邃、安详的美,从历史的天空飘过,它挟带着荡气回肠的神韵,以穿透心灵的一股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你在品尝艺术的同时,对中华的深厚文化精神和慈悲的宗教力量不禁肃然起敬;
眼前又是一幅幅粗犷极致的现代水墨人物肖像画。站在画前,一种古朴、平和、超然的美,从心底油然而生,它荡漾着强烈的现代生活气息,以真切、朴素、沧桑的美,让人心灵在激荡中恬静,使你在品尝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世间好多问题不应该仅用脑子去想而要用眼睛去思考⋯
应该肯定地说,他是一个有着强烈艺术个性的实力派画家。在他功名成就的时候,却以一个画家的责任和良知,在尊重艺术和审美境界的同时,勇敢地逆改画风,以心中的那份神圣、庄严和唯美,为古代遗存的石佛、玉马、青铜器、唐三彩、以及十二生肖中仍然漂泊在异乡的圆明圆生肖铜首写照。
讴歌时代精神、重现历史文化,这是画家对于“真、善、美”的艺术追求和他作品的人文精髓所在。他就是著名油画家杨耀洲
一 智慧就是选择
杨耀洲的人生之路走得比较平稳和踏实。
1957年,杨耀洲出生在武汉。和那个年代的所有孩子一样,杨耀洲也经历了欢乐、迷茫和失落的过程。虽说这一过程在杨耀洲身上有些简单,但在他心里,却都是刻骨铭心的一种经历。他生长在城市享受了农村孩子享受不到的优越。很小的时候,他就有机会到少年宫去玩,看同年的孩子唱歌、绘画。在这里,杨耀洲完成了他的美术启蒙。杨耀洲的爷爷是老私塾先生,写得一手好楷书和酷爱中国传统国画,或许是这种基因的延续吧,杨耀洲从小对画画、书法就有一种天生的偏爱,他就以一笔好字和喜欢画画,被抽到学校搞宣传办黑板报画挿图。
油画作品:血马
是文革让杨耀洲走向了美术。文革期间只有两件事最吃香,一是美术,二是音乐。这声势浩大的运动让杨耀洲停课在家,无法上学。闲来无事,他只好跟着美术老师出去画素描。那段时间,他根本没有其他的想法,只是每天和自己喜欢的绘画打交道。白天,身边的一切都成了他入画的对象,比如工地、街景、校舍、同学、江边停舶的船只,甚至古老实物及破旧的工作服等等;而在每天晚上,面对那些古希腊雕像的石膏复制品,他往往一画就到凌晨。由于这样长时间的练习,给杨耀洲的绘画基本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的政治运动余波仍未散去,大学还没有恢复招生,杨耀洲高中毕业后无法进入大学深造,被下放去农村煅炼。一个偶然机会,命运又把杨耀洲留在城市并让他参加了工作。虽然工作改变了自己,但于杨耀洲来说,他的魂并不在这个岗位上,画画,才是他内心永恒的情结。
工作四年后,高考制度才恢复,一直蛰伏在杨耀洲心中的那种艺术之情,也因为这迟来的高考而萌动而复活。他的心一下子澎湃起来,他要走进自己心中渴望已久的那片艺术世界。
要丢掉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去报考艺术院校,家人不理解。杨耀洲沉默着、痛苦着,而那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艺术种子,一经雨露的滋润,便每天每夜地滋长出来,也每时每刻地在折磨着他。
他偷偷地去报了名。经过紧张严格的考试复试,在那一年报考武汉师范学院(江汉大学前身)艺术专业的一千多名考生中,杨耀洲幸运地成为10名中榜者之一,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的改变。
油画作品:祈祷
为什么要考师范?面对我的提问,杨耀洲宛然一笑,“那时家里穷,读师范不要花钱的,而且每月还有伙食补助呢。”
1979年进入江汉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的杨耀洲,就像鸟儿扑进了天空,并在天空中旋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他开始系统地接受美术教育。如油画、国画设计、水粉、水彩、素描、速写以及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解剖学等等这些课程,他都学得如饥似渴,尽管自己绘画基本功扎实,但他还是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刻苦学习。看到他那刻苦努习的样子,老师有时都开玩笑地说:你不要一心想着当画家,你最终就是一个中学美术老师。
老师没有料到,1982年杨耀洲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商品包装》杂志社做了一名美术编辑。
二 艺术就是情感
从这一天开始,以致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一个憨实敦厚的身影便经常出现在《商品包装》杂志社内,或者背上行囊匆匆从杂志社走出,去全国各地出差。
这个身影就是杨耀洲。这期间,正是他激情满怀不断张望着自己未来的重要时期。杨耀洲每时每刻都在寻求着个人艺术生命的不断突破。
油画作品:工作服
或许是由于杂志美编的身份,出差每到一处,他去拜访当地那些著名美术家、书法家、艺术家时都受到了他们热情接待。这期间,他结识了大量优秀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致使个人艺术视野得到了不断扩展和延伸。每次回到杂志社,他都有种创作的欲望和冲动,只要一放下行囊,他就会一心扑在画案上,去捕捉和展示那即将消逝的艺术灵感。由于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精深的创作技艺,使得杨耀洲在不断汲取艺术营养的同时,让心灵与艺术对话,从而,获取了一张张极具艺术灵性的佳作。
艺术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艺术家不断舍弃和不断增补的过程。尽管杨耀洲的艺术灵性给他带来了艺术质的飞跃,但在这一过程中,他还是逐渐感觉到自己在绘画知识和技巧上不够成熟,在他的心灵深处,郁结着一股难言的愁绪,他虽把握了艺术的法度,却又囿于艺术的法度,他对自己说,必须突破自己,让自己走进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中。
1985年,正是中国美术85思潮的关键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到底在哪里?在试图寻找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激情和生命力的过程中,杨耀洲潜心钻研中国传统绘画技艺,他阅读了大量的世界美术史,成功地完成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积淀与积累,随后,他转攻油画,在秉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从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吸取审美内涵,借鉴独到的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手法, 让油画民族化。几年寒窗之后,他的艺术功底愈发坚实和牢固,画风更加成熟与稳重。
1986年,在武汉市青少年宫举办的七人美术联展上,杨耀洲以其独特的创意,将作品置于全黑的环境中,使展览充满神秘的美感,给人以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和创新艺术想象空间,从而受到美术界的一致好评。他也以优秀的作品和过硬的功底,在展览中充分凸显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才情。对这次展览,《武汉晚报》用较大的篇幅做了详细的报道。通过这次展览,使武汉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很有潜力的青年美术骨干,在此基础上,武汉市团市委、市青年联合会决定成立武汉市青年美术家协会,杨耀洲当选为武汉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继而,1987年,他又创作了油画作品《小栈》,参加了武汉市首届商业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并获得了一等奖,作品在《长江商报》上发表后,好评如潮,杨耀洲当选为武汉商业美协副主席。
讴歌时代、赞美生活是杨耀洲审美意识的核心内容,而以建筑工人的生活为基础,将自己对建筑工人的热爱和景仰融入作品中,这是他的油画作品具有极大艺术感染力的根源所在。《建筑工地》就以其流畅的线条、动人的场景、鲜活的造型被选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在《文化报》上发表后,著名美术评论家李瑞洪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这幅油画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是强烈对比的色彩、高度概括的造型,或是大胆奔放的笔触?当然,个人的印象不尽相同,也不求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画家并非照实把建筑工地所见结构起来,他排除了脑中积累的自然现象,而是尽情的感受生活,动情地默记激动自己的生活印象,长时间的酝酿腹稿,而后一气呵成。画布上的明快、自然、潇洒的红、黄、蓝三原色交相辉映,红土、黄车、蓝天传达出画家在创作中,那股不可抑制的激情,黄色的推土机推向了一个热烈、沸腾的境界。激情永远是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也永远能使一个画家得到并成为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上的精神源泉。”
油画作品: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周韶华
情感丰富且善于思辨、观察,这是杨耀洲最独特的个性。他是一个艺术多面手,不断的努力和深造,使他在国画、油画、仿古工笔画等方面不仅具有扎实的素描功底,还有一种超强的造型能力,此时,他完全沉浸在酣畅淋漓的抒发中,那种随心所欲的创作状态,以及驾驭题材的能力,令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犹如一首首音乐在他的心涧流动,又仿佛一篇篇诗章被他深情吟唱,一条条极具个性线条像跳动的音符一样,从他的毫端汨汨流出。一张张极具肌理语言带着怀旧题材的水墨人物肖像画,在沿袭传统画法的同时,融进西画素描的笔墨勾勒之中,寥寥几笔,栩栩如生。他以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心态审视艺术,将中国书法、绘画中的线条和笔墨结构融和在一起,打破传统的笔线特征,挥洒出纵横交叠的墨线,使作品达到极致,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以黑白素描来表述过去的老题材,在近年来是少有的。由于杨耀洲素描功底深厚,他的作品,造型轮廓线清晰明朗、线条凝重稳健、线与色的融合浑然天成,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由于他不停地贴近人物形象去挖掘、去探寻,使作品在温婉中大气,在大气中灵动,在传统文人水墨画的技巧和笔墨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他画面中的人物,有的是沧桑渴望的眼神、有的是怡然恬淡的微笑、有的是闲适别致的安详,尽管神态各异,但他们的内在气质都得到了自然的流露。这些水墨人物肖像作品在武汉市美术馆展出后,引起了曾经被那个年代风雨洗礼过的人的心灵以强烈的共鸣。北京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新视觉》杂志在发表这些作品时评价道“在当代画坛湖北武汉杨耀洲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他的水墨人物画,深入浅出、耐人寻味,从极普通的景物中发现美,他是一位睿智而又善于思想的中年画家,杨先生用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塑造了许多使我们感动的,有时代特征的,鲜活人物形象的作品,丰富了我们的审美感受。他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髙于生活,之所以说它是以生活为原型,一切创作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高于生活意味着在表现手法,形式运用、意蕴表达等方面有着独立的艺术语言,他为生活与艺术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他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他一定能成就自已的绘画高峰,为丰富具有时代特征的传统绘画作出新贡献,在当今美术史上,写下自己光彩的一笔。”
突出的艺术成就,让杨耀洲在实践和驾驭一种新的绘画表达方式的同时,也获得一种超越自己的体验。正当他潜心研习的时候,1991年,杨耀洲被借调到湖北省美术家协会,负责省美术院创办的中国花鸟画刊授学院院刊《中国花鸟画》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以及批改学员作业,写刊授教材等事务。
在这里,杨耀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刊授院长著名画家汤文选、鲁慕迅、冯今松以及《中国花鸟画》杂志主编、著名美术理论家徐公度教授的一致好评。尽管工作繁杂,但杨耀洲没有丢下学习和创作。在这里,杨耀洲认识了大批湖北乃至全国著名的国画家、油画家、美术理论家。他经常和这些画家们一起交流艺术观点,探讨绘画风格,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见解,扩大了自己的艺术视野。
在不断探求和积累中,对艺术真谛的参悟,杨耀洲极具灵性。在杨耀洲的心里,这些艺术积累在一起,已经膨胀成一个巨大的艺术体。他需要宣泄!
关注民族风土人情,揭示中华民族深远文化,一直是杨耀洲所关注的并为之创作的内容之一。
他背起画夹,首先一头扎进茫茫瑶山。之所以选择瑶山,不是因为那里群山叠翠、林海苍莽、流泉飞瀑、石嶂奇峻,而是瑶山较完整地保存着瑶族传统的民族风格和人文景观。
在杨耀洲的一组油画《瑶山曲》中,他以富丽的色彩,淡雅的格调,饱满的情感,细腻的刻画了瑶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这些来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化的瑶乡题材画作,每一幅画虽说都凝结着杨耀洲所付出的心血、所领略的感悟,但从自己最为熟悉的水墨画国画创作又转向油画创作,杨耀洲确实在内心和自己进行过激烈的较量。
然后,他又将自己的心灵放置在圣洁高远的西藏高原上。藏民族的服饰以及宁静的田园式生活,都让他领悟到一种神往而悠远的情愫。通过他的画笔,少数民族地区平静恬适的生活情景成为了艺术表达和思想传递的基本载体。画面色彩恬淡且华丽。代表作品《藏锁》就是他的真切感悟。
一座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的偏僻庙宇,一扇油漆早已斑驳陆离的紧闭大门。大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清冷而孤寂。它是在坚贞的守望着虔诚与幸福,还是在展示着一种无奈?
一位评论家这样说道:“作者用冷色调点破画面无言、无边的寂寥,激发观者幽远的情思。画家如此苦心造境,无疑令画面感染力深入骨髓。这是画家从现代美走向心中性情的流露,不再单纯依托物象的外在美激动人心,而是以意蕴情境触动观者的灵魂深处,不在满足于对物象的真实写照,而是将现实中的景致演化为深刻浪漫的意境,运用油画色彩内在的文脉气韵引发人们对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深层次思考。”
油画作品:三彩
不久,《长江日报》发表了杨耀洲的一组《瑶山曲》系列其实,对于细致典雅的油画,杨耀洲所怀揣着的永远都是对于唯美的寻找。继《瑶山曲》后,他又创作了油画《合力》、《小栈》等,凭借这些发表在《长江日报》上的作品,杨耀洲被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批准吸收为正式会员。
在求变求新中,面对这些题材新颖而又颇具生活气息的作品,杨耀洲的心灵发生了微妙变化,他的创作视野又重新开始转移。
其实,中国画的笔墨,是书法精神的延伸。遵循这一理论,杨耀洲想把中国绘画、书法艺术的精髓和西方绘画的语言结合起来,进行摸索和实验,于是,他又从单纯的西方绘画转向了中国国画和书法,并拜结了一大批省市著名国画家、书法家。
创作视野的转移,角色的不断转换,使得杨耀洲的艺术与思维拓展更广更快,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004年,他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在长沙举办的“欧阳询”全国书法大赛,获得铜奖,作品被编入《中国书法艺术家博览》一书;2006年,创作了国画《阳光》,在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举办的双年展上获得银奖,并被聘为该中心荣誉教授;同年创作的中国画《月色》在香港海内外书画名家作品展上荣获金奖,并被编入香港名人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海内外书画名家作品大观》一书;同年6月,他被中国国画院聘为院士;
2007年,他的重彩国画《鼎》参加湖北省艺术家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并赴澳门出席开幕式和参观展览;国画重彩《红日映山峦》参加了中央民革在中国美术馆纪念民革60周年美术展览,并在国家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表,同时,杨耀洲当选为中央民革画院理事。还是这一年,杨耀洲首次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次展览,一共展出其九十余幅美术作品,展览还末开始,作品《五牛图》就被闻讯赶来的甘肅藏家购买。展览经长江日报、长江商報、楚天金报、楚天都市报、湖北卫视报道后,整个展览作品一半被购买。同年他的油画风景被日本画商费先生看中并订购了一百多张由画商提供的日本风景由杨耀洲絵制的油画;
2008年,杨耀洲受邀以油画指导老师的身份,参加了武汉残联艺术联合会武汉美术馆举办的残疾画家的美术展览油画作品《母亲》参加了展览,展后他将作品捐赠给市残联委员会;同年,他还参加了在武汉市美术馆举办的22人国画作品展,展出其水墨人物肖像、红脸黑脸、重彩人物等作品,作品发表在北京中国文艺社出版的《新视觉》美术杂志和《中国水墨》杂志上;年底,国画重彩作品《鼎》参加了美协在美术馆举办的年展;
2009年油画作品石图腾系列——《石佛青铜器系列——鼎》《古玉系列——玉马》发表在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新视觉》美术杂志上;油画作品《石佛》《石雕》《三彩麒麟》《三彩马》《青铜鼎》《藏锁》《玉马》等作品被收录在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书画艺术品鉴》大型艺术画集中;油画作品《工作服》参加市美协在美术馆举办的年展;
2010年油画《母亲》《玉兔》《三彩麒麟》发表在北京出版的今日收藏杂志上;油画作品《唢呐声声》参加巿美协在美术馆举办的年展,同年参加了市直机关“我和我的祖国”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中获银奖;
2011年油画作品《生生不息》参加了在市美术馆举办的紀念党成立90周年美术展览;油画作品《幽静》参加了市美协在美术馆举办的年展;国画《秋韵》参加了在市美术馆举办的各民主党派纪念党90周年“同心谱华章”美术作品展;国画《山色浅深随夕照》参加了广西省政协书画院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并由广西民族出版社汇编出集大型画册;同年,还在省美术馆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展览,展出油画作品《孙中山肖像》《孙中山在汉口》《孙中山就职大总统肖像》《工作服》《圣拜》《生生不息》等作品,杨耀洲以省民革画院副院长的身份陪同中央、省、市領导出席开幕式并参加剪彩,来自台湾港澳及全国各地代表二千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三 风格就是人品
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审美取向,杨耀洲的创作之魂就是要用现代绘画的形式,创作出《中国青铜器系列》和《唐三彩系列》等国画。
油画作品:陕西老农
影响并决定杨耀洲进行这样的创作,是他对中华文化的景仰和对历史的尊重。
杨耀洲的作品喜欢表现一种健硕壮美的力量,体现一种沧桑古朴的美感。他善于从现实生活和历史文物上发现并挖掘题材,并进行艺术创作,使之成为震撼人心灵的艺术作品。
杨耀洲和几个同学一直在收藏中国青铜器和唐三彩,在和他们的交往中,中国青铜器特有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的工艺美术特点以及它们鲜明的民族风格,时时浮现在杨耀洲的眼前,像是艺术对杨耀洲发出的一种召唤,他决定创作《中国青铜器系列》和《唐三彩系列》等国画。
他博采众长,自创一体,倾情创作一批重彩油画——石佛系列、青铜器系列、古玉兽系列、唐三彩系列等。为了创作这些极具艺术个性的文化古迹作品,他多次到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山西高平开化寺等地瞻仰佛像、临摹壁画,然后再进行工笔重彩创作,在他成功地完成了几十幅工笔重彩画作品之后,他的古典浪漫主义情怀也初步形成。
这些作品,在优美深邃中不失厚实与明朗,让你倾听到历史的叹息,也让你触摸到历史的辉煌。他笔下的石佛,内心静谧、慈目善眉、佛光映透到画外;他画的青铜器,却蕴含着霸王之气,满目翠绿深入胎骨;他作的古玉兽,刀工圆润,古凿自然,洁白如脂。他不是简单的重复画面表象,他是用自己绘画语言与情感思维,把古朴的绘画对象归纳提炼,展现千年的富贵与风韵。
从古代文物到古代文化,在探索油画的创作过程中,杨耀洲又将笔触和创作视角聚焦到了古代帝王将相仕女人物画上。他除了认真研究古代这些人物性格外,还在笔墨晕染、构图技巧以及色彩、质感、空间、形象等方面着意表述自己的审美情趣,创作了多幅油画人物画。
在这些作品中,尤以一幅《难聚首》给人以灵魂的深深撞击。他创作《难聚首》完全是源于他的一种民族情结。
2009年2月24日,法国巴黎法院对圆明园鼠兔首能否被拍卖作出宣判,驳回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关于要求停止拍卖、禁止拍卖的诉讼请求。
被掠在外一千五百年的铜兽首再难相聚!画家的心被深深刺痛。他决定以圆明园遗失铜兽首为历史题材,创作一批作品,其目的是把流失在海外的国宝用画重现,刻画中国近代史的苍凉。从画面上几个流失在外的铜兽首迷茫、寂寞、期盼的眼神中,观者深深体会到它们颠沛流离的艰辛和渴望着相聚的迫切心情。
这是艺术的力量。这也是画家的崇高!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杨耀洲创作的的油画写实作品《工作服》。这幅作品参加了第十一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经过评选和推荐,该作品将代表湖北省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而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尽管有某些原因致使作品最后没有参展,但丝毫没有影响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反而,他的艺术魅力比以前更加光彩夺目。
油画作品:诗人解智伟
这幅写实艺术画,以来自社会底层最强烈的体验和它的逼真震撼着湖北美术界。劣质的工作服上油渍斑驳,静静地挂在那里,既代表着它主人的命运和性格,也预示着一种精神和力量。当从作品本身上看,写实意味强烈,而除却作品本身去想,工作服在这里,它的主人呢?作品写意的气息又及其浓烈。
这一系列作品,标志着杨耀洲的油画创作进入到了重要的转型时期。
任何一位艺术家,他的笔墨都要靠修养来达到自身的艺术美,杨耀洲也是如此。在自己的艺术创作有了质的飞跃的时候,他对自己的作品语言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改变他这样想法的是他的一次美国之行。
去年7月份,杨耀洲在一位旅美画家的盛情邀请下去了美国。他的这位好朋友在美国开办了一个学院,特意请杨耀洲去教授素描,在那里,杨耀洲受到一种来自异国他乡的艺术震撼。
在洛杉矶艺术馆,他目睹了世界著名的古典油画和现代油画的极品佳作。那些油画作品,和它们艺术的历史的文化的积淀一样,丰厚深邃,而在创作手法上,古典油画画面颜色极其平整剔透光滑且层次丰富,其画中的实物不但有质感、重量感还有恰如其分的空间感,看似照片胜似照片,是攝影无法代替绘画艺术。并非有些人认为油画以色彩堆砌并退后一米欣赏的误区。在现代油画中,大师们作品色彩斑斓鲜艳,用笔轻松自如,近看可见画布底子,远观绘画感觉十分到位,点、线、面、在构图布局中恰到好处。画面的色彩运用,画面的节奏,件件作品犹如一曲交响诗篇,抽像、感觉,给人们无限的想向和大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是留给我们人类丰富的视觉盛宴。
油画作品:陕北汉子
中国人创作油画,外国人很难承认,就像外国人画中国画,始终达不到那种艺术效果一样。而中国工笔画也很单薄,怎样把西画的写实造型纳入传统油画重彩的表现系统,将其有机地融入适合于中国当代人的审美创造之中,杨耀洲一直细心的体察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内涵,始终坚持着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和创造意识,在积极努力的营造着一个静怡意境。和所有力求创新的画家一样,他的作品在营造着“意象造型”和“画境”的同时,也蕴含着许多创新的技法。作为一个以精谨细腻的笔法去描绘景物的油画家,杨耀洲总是以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趣来处理人物形象和画面。他一改传统工笔技法,而是将线与面进行融合,将油画画的工笔重彩进行融合,从刻意追求视觉效果到孜孜营造静谧世界,然后在静谧中确立自己的态度,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念和情感,使画面显得华丽饱满干净轻快,使画境显得唯美深邃隽永含蓄,从而,形成他自己雅俗共赏的独特的重彩绘画风格。
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不受某种干扰去做无病呻吟的涂鸦,使自己的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杨耀洲对于时代对于社会的永远承诺。为兑现这一承诺,他总是促使自己在创作中不断寻找那些完整的艺术构成,来抒发自己的唯美意境。他以自己极好的写实造型功力、现代创造意识,使得自己的油画重彩画获得了具有不同于传统油画重彩的新面貌——他成了少数能够具备时代精神和扎实传统技法的代表性画家之一。
画家的成功要靠作品说话。杨耀洲始终陶醉于结撰精品,从不追求作品数量,而我们从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已经看到,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