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打工人”在就业市场一直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为此,各级各相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全力支持和促进“4050”(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等大龄人群顺利就业。
新春伊始,正是招聘和求职旺季。当前大龄人员就业状况如何,记者就此进行采访调查。
“三公里就业圈”里少走弯路
“干保安少走20年弯路。”这句网络热句被很多人熟知。调侃的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实:保安行业是许多大龄男性就业的优先选择。
近日,芜湖市民汪凯一直通过中介物色离家比较近的保安岗位,他今年已经58岁了,早些年长期在珠三角地区工作,两年前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回老家后还是想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也获取一定的收入缓解经济压力。”汪凯说。
学历较低、年龄较大、缺乏就业技能等问题是大龄人员再就业面临的阻碍。中保誉和公司负责人表示,保安岗位对员工的要求相对较低,对年龄限制较宽,月工资在2000元至3000元不等,很多五十多岁的男性,都会选择竞聘住宅小区、写字楼等区域的保安岗位。
“听说可以在所属社区登记个人信息和就业需求,社区会推送合适的岗位,我打算去试一试。”汪凯说。
家住临泉县城南街道的熊女士最近刚在离家不远的三味咸馍餐饮店成功入职。“年龄大工作难找,正发愁时,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就业服务人员来帮忙了。”熊女士告诉记者,经服务人员引导,她在微信的“社区快聘”小程序上实名登记了求职信息。
通过浏览“社区快聘”上临泉县各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布的招聘信息,熊女士发现临新社区光明路三味咸馍餐饮店发布的招聘信息比较适合自己,岗位要求不高,于是直接去店里应聘,并成功入职。
顺利解决就业问题的还有49岁的合肥市民朱琼。“有朋友给我介绍说现在政府公益性岗位可以解决大龄人员就业困难问题,我听后很是欣喜,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骆岗街道登记求职。”朱琼很自豪,“街道工作人员很快给予了回复,推荐我去包河区德尚社会工作服务社,经过考核,我顺利上岗。”
“我们计划在今年1月到3月开发更多更合适的公益性岗位,同时举办30余场线下招聘会,还要探索线上招聘直播带岗的新方式,帮助辖区内居民就近就地就业。”包河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
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省域范围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去年5月我省出台的《就业促进行动方案》聚焦短板弱项,提出系列举措帮扶社区困难群体顺利就业,力争2025年70%以上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让有就业需求的群众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享受就业政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以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社区居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大龄农民工身份角色正在转换
常年风吹日晒、高处作业多、居住条件差……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普遍较差,对员工的体力精力要求较高。近些年,从规范和安全出发,全国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进一步规范,严格限制施工作业人员的年龄,超过了规定年龄的,工地不再招用。
如今,施工现场已经难寻60岁以上的农民工。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为2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约7985.5万人。可以看出,正在以及即将面临转型的农民工不在少数。
从开始的不解到之后的理解,合肥长丰市民赵师傅顺利转换了身份。“在工地干过七八年,超龄后工地就不招用了。我不想那么早回家养老,工地的工资比较高,干点活能为子女减轻负担。”赵师傅说,但后来的确感到身体不如从前,经常腰疼。接受现状后,他离开了工地,选择在家附近打些零工。
更多像赵师傅这样的大龄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建筑行业清退超龄农民工要避免‘一刀切’。”去年6月,省住建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实行柔性用工管理,分岗位确定用工年龄,避免建筑行业清退超龄农民工“一刀切”,并对超龄工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安全教育。
这意味着,农民工可以告别工作不告别工地。针对建筑行业特点,有关部门根据工种划分用工年龄,如涉及登高作业、重体力劳动等工种,仍需要有严格的年龄界限;而对于建筑业内勤岗位、部分管理岗位等,年龄可适当放宽。
除此以外,大龄农民工还有更多的就业选择。为了帮助农民工就业创业,我省开展“2+N”招聘活动,并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职等你来”就业登记小程序,在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布岗位信息;定期与返乡农民工联系,提供就业服务,提供动态更新的岗位信息;登记失业农民工人员信息,失业农民工免费享受职业介绍、培训项目推介等服务,还对大龄、身有残疾、长期失业等特殊困难人群进行重点帮扶。
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支持企业为新吸纳的失业农民工开展以工代训活动,为失业农民工开展定向定岗、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开展农民工家政职业技能竞赛……在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方面,我省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和竞赛活动。
随着年纪增长以及新一代劳动者加入,不少大龄农民工自身也考虑转型,在保障安全健康的同时,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30”年龄段焦虑待纾解
传统观念中,大龄劳动力一般指“4050”人群,而30岁左右正是事业上升的黄金期。但如今,部分30多岁的求职者,也会陷入“年龄焦虑”。
春招在即,记者登录“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多家在线招聘平台,为岗位设置年龄限制的企业有不少:比如某智能流量计研发生产企业,招聘销售工程师时写明“24-32岁”的基本要求;又如一家提供双碳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招聘解决方案行销工程师时写明“35周岁以下”的招聘要求……为求职者设下了一道道年龄门槛。
为什么企业在招聘时更青睐年轻劳动力?
已经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两年的汪龙告诉记者:“年轻人有冲劲,没有家庭束缚,能集中精力冲业绩,中年人拖家带口,精力分散,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而且在互联网行业,基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力、创新力比工作经验更加重要,所以更倾向于年轻人。”汪龙说。
作为安徽人,在省外工作的汪龙目前正考虑回家乡发展,“合肥现在有很多优质企业可以选择,我打算尽快跳槽回家乡发展。但根据经验,现在我已经29岁了,赶在32岁之前跳槽,机会才会更多,谈薪资的底气也更足,所以要尽早打算”。
记者在招聘平台随机与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员交谈,部分企业表示:“对于一些劳动强度较大的岗位,企业会担心年龄大的员工体力精力跟不上。”
担心在现有岗位面临淘汰危机,也担心再就业时因为“大龄”再次受阻,这是部分30岁左右的人群面临的年龄焦虑。
有专家表示,一味将年龄作为招聘门槛,其实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真正有能力的劳动力挡在企业门外,也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摒弃年龄歧视,也应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共识。
社会在发展,新岗位不断出现,就业市场供需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不以年龄来衡量一个人在工作上的能力,为大龄求职者放宽年龄限制,才能让人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通过勤奋努力实现自身发展。(记者 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