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教育新闻网
部分国家探索小班化教育
发布日期:11-29 09:18:43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次数:作者:杨思帆 张若愚

  今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结果摘要》报告提出,世界总体生育率正在下降,近1/5的国家和地区正面临“超低生育率”。人口发展少子化等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发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幼儿园“关停潮”,教师岗位焦虑可能从担忧变为现实。为适应人口结构变化,教育领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小班化教育是一个重要且可行的选项。但如何实施小班化教育,则是一个需要全面考虑和深入研究的现实命题。当前,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着手从顶层设计、法制建设、师资培养、课堂重塑、协同共治等方面对小班化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

  顶层设计

  提前绘制小班化教育行动图

  小班化教育作为世界多个国家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举措,不仅是微观层面的班级形式转换,更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的整体变革。确保小班化教育改革推进,首先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预先制定基于人口趋势变化的改革行动方案。

  在国际视野下,许多国家在低生育率问题初现时,便试图通过科学工具来提前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和规划教育布局,主动应对潜在的人口变化挑战。例如,英国和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利用队列要素法预测未来学龄人口变化,评估各地区教育需求,为小班化教育布局提供重要依据。21世纪初,日本多个研究机构对班级规模进行研究,旨在研制与少子化相适应的新的小班建设标准。调查发现,班级学生人数在20时最为适宜,有利于教师“发掘学生最好的一面”。

  面对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趋势,多个国家政府在科学调研基础上及时调整教育政策,构建了小班化教育政策框架。以美国为例,许多州和学区提前规划在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推行小班化改革,设定生师比目标为15∶1到20∶1,力求在早期教育阶段实现合理的师生比例。为保障小班化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部分国家还在经费保障方面提前做准备。例如,芬兰将小班化教育作为优先项目,专门增加教育预算,以确保改革的经费投入。丹麦地方政府根据当地需求调整教育预算,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小班化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当前,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许多国家开始谋划通过技术手段赋能小班化教育变革。例如,新加坡2023年推出了新的教育科技计划,挖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变革潜力,以期为每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英国2024年也宣布了一项关于打造人工智能“内容商店”的创新计划,通过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来训练人工智能工具,以生成符合教育标准和师生个性化需求的高质量教学内容,进而减少教师教学负担,使教师能更专注于与学生互动和进行个性化教学。

  法制建设

  铸造小班化教育“保护盾”

  小班化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教育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对推动小班改革至关重要。

  全球范围内,部分国家或地区在小班化教育变革过程中出台多个相适配的法律法规,起到了一定规范作用。丹麦的《国民学校法》规定每班人数不超过28,以确保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德国则将教育权下放至各州,各州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班额标准。例如,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的《学校财政法》明确了班额计算方法,教育局每年据此发布具体实施细则,规定标准班级人数、最大最小班额等。新西兰法律规定,若学校违反班额上限,政府有权予以纠正。

  在经费投入方面,新加坡教育部依法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小班化教育改革。美国《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明确经费使用方向,涵盖教师招聘、培训和教学资源的采购等方面。这些措施为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随着小班化教育改革深入,一些国家特别注重个性化教育的法律支持。例如,芬兰政府2024年提交关于学习支持立法修订的提案,希望能够提供更多更包容的教育资源,如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和处于危机边缘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及时有效的教育支持。此外,澳大利亚、英国等也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文本,强调对低收入和边缘化学生的额外支持,以促进小班化教育的普及。

  师资培养

  打造一专多能小班教师队伍

  小班化教育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水平无疑是确保小班化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和主要“自变量”。

  为培养具备扎实小班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瑞典通过“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计划,帮助教师掌握多样化技能,使其能够灵活应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该计划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发展研讨会、跨学科合作项目和个性化职业咨询,不断提升教师在小班环境中的教学能力和适应性。美国教育部也持续推行“全员卓越教师计划”,旨在通过更为严格的认证标准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支持,来提高小班教师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技术进步和学生教育需求个性化,小班教师的关键能力也从单一走向多元。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在教师培训中融入更多科技应用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小班教师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韩国在过去10年扩大了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尤其注重加强教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满足特殊教育需求方面的能力。芬兰推出的《2022—2026年教师教育发展计划》设定了三个目标,即确保教师具有广泛的基本技能、创新的专业知识、发展自身和学校的能力,其出发点就在于让教师能满足新环境下班级教学的新需求。

  课堂重塑

  探索适合个性发展的教学法

  推进小班化教育,必须理解小班背后的逻辑和理念,并据此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创造多样化、差异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张扬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同时,要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围绕打造个性化课堂,许多国家进行了积极探索,展现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英国中小学根据学生优势、兴趣、天赋水平、在单一领域或多个领域的能力和资质、学习行为等要素进行课程安排并灵活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新西兰则在小班中广泛采用“项目式学习”,由教师设计开放式的跨学科项目,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方案制定等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韩国近年来大力推行自由学期制,采取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并主导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摆脱定期考试的束缚,通过职业体验、项目学习、主题活动、实验操作、读书交流等多种活动发掘特长、发展个性。芬兰从2016年开始的“现象式教学”凸显了小班教学的优势。该模式将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对现实世界现象的探究和理解之上,强调跨学科整合和实践应用。基于2024年出台的《促进学生成功的政策》,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要求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助力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和个性化思维培养。

  协同共治

  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共同体

  小班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共同体的构筑,始终强调多元参与、协同共建、系统推进的发展思路。

  从全球范围来看,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凝聚社会各界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力量,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以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例如,芬兰教育部成立了由教育学者、教师和课程开发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小组,围绕课程和教材的弹性化、个性化运用开展相关研究,系统收集小班教学的相关资源,以确保教材的适用性。新西兰教育部与地方教育局、学校管理机构和社区合作,成立督导小组,全程监测改革进度,聘请专家提供专业监督,以确保改革措施的可行性。为提高教育质量,韩国计划设立“教师能力培养中心”,汇聚深谙教师特性的专家团队,通过学校、教育办公室与培训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为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为增强家校社之间的教育协作,一些国家探索搭建系统化的组织机构和平台。例如,澳大利亚的“儿童场地”组织依托社区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实践基地。英国、挪威、西班牙等国通过成立学校联盟,强化校际合作和研究,由学校校长共同商讨个性化培养计划,并将成功实践案例及时由视察员推广至其他学校。这种跨校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经验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治理成效。

  (作者单位系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中国红星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2969号 域名:www.cnhxjy.cn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7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皖字第01383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