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星教育新闻网
《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报告》同日发布
《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黄山)倡议》发表
发布日期:12-16 08:25:23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作者:

  12月15日,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40周年纪念大会在黄山市举行。会议发表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黄山)倡议》。

  该《倡议》提出:强化责任担当, “科学规划、坚持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强化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细化落实相关权责,推进更加科学的规划、更加有力的保护、更加严格的管理和更加合理的利用;引领文化自信,坚持文化与自然和谐统一,充分利用风景名胜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思路,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互动;凝聚品牌力量,打造品牌战略,在搭建平台、拓展渠道、互通融合上下功夫,提升多层级、多主题、多地域的合作水平,共创风景名胜区区域性和整体性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勇当创新先锋,汲取创新成果养分,继续加强风景名胜区的数字化、智慧化建设,着力提升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生态服务功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增加高质量生态产品供给,健全风景名胜区行业管理体制,完善风景名胜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致力于服务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绿色消费,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满足人民需要,体现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公益属性,带动风景区及周边居民的就业,推动社区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982年,我国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设立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截至2017年,国务院先后发布9批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807处。

  又讯 12月15日,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40周年纪念大会在黄山市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报告》。

  该《报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风景名胜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历史圣地、山岳、岩洞、江河、湖泊、海滨海岛、特殊地貌、城市风景、生物景观、壁画石窟、纪念地、陵寝、民俗风情及其他14个类型,基本涵盖了华夏大地典型独特自然景观,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我国建立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

  我国现有56项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数均居世界第一,这56处世界遗产有44处全部或部分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11处全部或部分在省级风景名胜区中。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吴江海



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中国红星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2969号 域名:www.cnhxjy.cn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7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皖字第01383号  技术支持:分形科技